《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舆论场

2015-03-25 17:28:46来源:澎湃新闻网

网上非理性的东西太多了

澎湃新闻:大凡媒体总有自己的立场,《求是》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它又是如何定位的呢?

李捷:在那个序言里,我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爱把舆论场涂上颜色,或者说你左派,或者说你是右派,《求是》也被说成是左派。其实事物本身并不那么简单,不能简单地用“左”和“右”这种标签式的东西来界定。当年小平同志讲,“有的人说我是右派”,因为他赞成改革开放;“有的人又说我是左派”,因为他要铲除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今天我们这个舆论场里的很多东西应该也有这样的意味。《求是》杂志现在秉持的标准是什么?秉持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就按照这个来确定我们的办刊方向,按照这个作为实践的根据,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我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很多东西理论上解释不清楚的,实践中还在试,要大胆地试,不要实践刚一开始就给它贴一个标签。同时,我们也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划清它同各种西方错误思潮的界限。

澎湃新闻:大家会以《求是》发表的东西作为风向标,比如去年一篇关于阶级斗争的文章,对思想界的冲击恐怕现在都有余韵。

李捷:这里首先要更正一下,那篇文章发表在《红旗文稿》上,而且主要不是讲“阶级斗争”问题,而是讲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国体。那篇文章触及到一些多年不提的问题,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各种议论无非分两种。第一种认为这是不是“文革”又回潮了?其实根本不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写入到宪法里的。“文革”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滥用专政,专政不是对老百姓的,也不是对待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属于人民范畴的各种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主要是对待两种人,一类是境外的敌对分子,敌对势力,再一类是国内的民族分裂者,极端的恐怖势力。专政对人民,对不同的阶级阶层都不能使用,哪怕有些人言论上有些过激,也不能作为敌人来对待。这个尺度很重要,是“文革”的一个教训。其实这篇文章也讲到了这样的意思,遗憾的是一些人连文章都没有看就在那里发表意见。第二种议论更是一种猜测,说既然在《红旗文稿》上登了,就推论到了《求是》杂志,因为是党刊办的刊物,是不是这就代表了党中央?甚至猜测现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是不是说明舆论向“左”转了,诸如此类。这种推测和担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澎湃新闻: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你们怎么能够确定自己发出的声音就是党中央的声音?

李捷:这个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作为一家中央主流媒体,特别是《求是》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第一位的是要准确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主要的任务。但同时,就某些问题,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可以讨论的。这是两个方面,也是《红旗文稿》与《求是》不同的地方。主要声音要反映中央精神,但是同时要允许有一些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整个思想界就没法发展,成了一潭死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思想这潭水活起来。《红旗文稿》的特点跟《求是》不一样,会登一些带有讨论性的、包括前沿探讨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大的舆论场往往会引起一些讨论。我认为这些讨论是个好现象,也是可控的。

澎湃新闻:有没有可能在你们的刊物上直接刊载那些批驳的文章?

李捷: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网上非理性的东西太多了,很多问题目前不宜于讨论。将来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引导,能够使我们的舆论场慢慢地习惯这样一种氛围,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来讨论一些东西。这个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在做的事。

关于那篇人民民主专政文章的讨论我是很关注的,包括黑我们、骂我们的文章,我都很认真地看,也启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就是思想碰撞的作用。我就在想,阶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包括奴隶主义等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还是有根本区别。因为其他社会条件下的阶级关系,总体上还是以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阶级统治为主导的。而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的压迫、阶级的剥削、阶级的统治在总体上和根本制度上已经被消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人民。人民内部要承认是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的,这也是一个事实。但这种差别,是在人民根本利益、总体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差别。既然利益根本一致、总体一致,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那就要让其合理表达,不能压制。无论如何,决不能再用革命年代“剥夺剥夺者”的手段。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跟其他社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构建的,正是在实现中国梦基础上的全民族各阶层的利益共同体。

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尽管大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有矛盾,但是总能找到一个渠道,合理地表达诉求,而且最后能够通过利益的调整,达到利益的平衡。现在很重要的就是找到大家利益的共同点,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机制,形成整个民族的、整个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要靠改革来逐步实现,靠发展来逐步实现,靠法治来逐步实现。

澎湃新闻:所以其实就那篇文章而言,外界是多虑了,或者说过于敏感了?

李捷:对。我觉得,包括网络上不赞成“文革”的一些网友,有时候使用的思维还是“文革”思维,也是非理性的,老是想把对方排斥掉。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大舆论场,现在是要加强治理、管理,而这个管理、治理是需要依法来治理,依法来管理。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更加理性化,正能量更多,但最终目的还是让大家在这样一个大的舆论场里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在理性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积极引导中达成共识。当然,我们自身也需要提升议题的设置能力,还是应该找一些易于理性讨论的话题。讨论思想问题需要高手对高手,不能粗暴对粗暴。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