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乃珖
【人物名片】
郑乃珖(1911—2005),号沙堤璞夫、璧啸,笨伯,晚年又号璧寿翁,生于福州市,在上海美专学习素描、色彩等西洋画课目,后长期客居西安,退休后返回福州。郑乃珖能工擅写,工写并用;在意境、取材、构图、用线、敷彩、题款诸方面均突破前人藩篱,作出开拓性贡献。尤其是郑乃珖的工笔花鸟画名声远播,与于非闇、陈之佛、陈子奋并称当代中国工笔花卉四大家。
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州画院院长、文联名誉主席,是中国当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家、教育家。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在当代福建艺术界,出生于福州的郑乃珖是当之无愧的画坛领军人物,堪称引领20世纪花鸟画复兴的重要画家之一。
郑乃珖从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开始,一生都以画相伴,追求艺术“以学识酝之,以涵养酿之,以性情化之,以精神造之,故其作品酣畅恣肆,蕴籍淳厚,神采逼人”。
“福建省有个郑乃珖!”提及中国画艺术,无论圈内圈外,大家总是这样习惯地将郑乃珖的名字和福建、福州连在一起。
郑乃珖的艺术涉猎极其广泛,精花卉、翎毛、走兽、蔬果、时鲜、亦工山水、人物,无所不能,无一不精。业界公认,郑乃珖在意境、取材、构图、造型、用线、敷彩以及题款、钤章诸方面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篱,对当代中国绘画继承、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是开宗创派者。
“精深笔法,豁然心胸”,这是艺术大师刘海粟对他的由衷赞赏;在儿子郑大干心目中,父亲郑乃珖则是“纯真笃厚,襟怀坦荡”;从艺术成就上总结,评论家称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在国家文物局数年前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代表作不准出境者有21人,郑乃珖是唯一在列的闽籍画家。这一“被禁”,事实上肯定了郑乃珖的成就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