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1-09-01 12:16:07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邱陵 陈婉莹

  【人物名片】

  陈茂锦,1934年生,福清人。我国著名古筝教育家,从事古筝教学六十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授予“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早年师从民间艺人陈有章、张永固。历时十年得其精传,授曲丰多,也是福建古筝流派在世最年长的一位传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闽筝传承研究会会长,闽筝传承班导师。2010年,他创办了闽筝传承班,是闽派筝曲的公益性培训组织,其宗旨是弘扬传统文化、宣扬闽筝、传播闽筝,以培养闽筝人才为己任。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他,因一“听”定情,奔走千里,探寻闽筝奥秘;他,一生与闽筝相依,收集古谱费心编译成册,古稀之年开设传承班,至今培育上百名闽筝传人;他,不负筝界祖辈所望,尽己之力只为闽筝扬名四方,年近九旬仍不忘初心。他就是闽筝“掌门人”、现年88岁的陈茂锦。

  石巷幽幽,云浓雨骤,在闹市区一处古朴院落内,阵阵筝鸣清脆入耳,一位耄耋老人檐下抚琴,一曲《春雨未晴》惹人惆怅。“这首曲目是传承班的学员必学曲目之一,教学前我会告诉他们曲目的创作背景,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表达正确的情绪。”陈茂锦饶有兴趣地说,就他个人理解,这首曲子描述的是正月十五时拜访友人,恰好天降大雨,无奈留宿友人家中,耳畔雨声伴着心头郁闷,故而弹筝以慰心忧。

  谈起古筝,本就精神矍铄的陈茂锦话锋更健,丝毫看不出已年届九旬。作为他这辈最年长的闽筝传人,陈茂锦对乐曲有着独到的见解,也为闽筝的传承东奔西走、呕心沥血。近日,记者专访了陈茂锦,在清幽石巷间与老先生同饮一壶茶,道一生故事。

  初识:一“听”钟情,千里拜师

  小时候,陈茂锦生活在福清乡村,经常听到那些民间艺人吹拉弹唱,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民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为日后走上闽筝传承之路奠定了基础。

  1950年夏,福建民间音乐会在福州调演,闽筝传人陈有章参加演出。尚读中学的陈茂锦听后着了迷,立志学闽筝。“当时我只在书本上看到过古筝,但还从来没有现场听过,也没见到艺人表演,所以这一下子把我迷住了。”陈茂锦回忆,这年秋天,他考上了闽侯师范艺术科,费了好大功夫才借到一张古筝。

  拜师心切的他背着父母,一口气跑到远在千里之遥的漳州云霄,在当地潮剧团找到陈有章,开始学习闽筝。第二年暑假,经陈有章引荐,他又前往漳州诏安,拜在另一位闽筝传人张永固门下。

  “陈有章老师的曲谱更为古老,弹琴更注重音乐的表现和曲调的句法;而张永固老师的加花技艺高超,只有拥有较强音乐头脑的人才能在弹筝时做好这种再创作的工作。”陈茂锦将从二位老师处学来的弹筝技巧融会贯通,通过对各家闽筝的参学与比较,他对闽筝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陈茂锦考入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科后,因学校内缺古筝老师,他改学琵琶。他的琵琶老师蔡永靖力挺他继续学习闽筝,并通过学校的助教计划支持陈茂锦前往云霄、诏安跟随陈有章、张永固学习闽筝。在陈茂锦看来,中国的弦乐器在很多地方都有贯通之处,学习琵琶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曲调情感,二者相辅相成。

  事实上,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九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包括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杭州筝、福建筝、蒙古筝、朝鲜筝,而福建筝又称“闽筝”,多流行于福建漳州的云霄、诏安一带,少数出现在闽西的龙岩。

  “相对于其他八派,闽筝曲调更为古朴优美,文雅清幽,感情真挚细腻,格调清新,节奏大多平稳、缓慢。”陈茂锦介绍,在弹闽筝时,右手运指简练,多用托、抹、勾、撮技法;而对于左手的上下滑音、大小颤音、点音,则要求充分运用和发挥,达到音韵悠扬、余音绕梁的境界。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传承:整订古谱,成立筝团

  1956年,成绩优异的陈茂锦留校任教,在蔡永靖老师离任后,他同时肩负起琵琶和古筝两门课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陈有章、张永固等闽筝名家纷纷将祖传的古曲谱交给他。“这些祖传筝谱按例是不能外传的,前辈们希望我能将古谱编译传承,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福建民间流行的筝曲大多是艺人们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流传的曲谱也多数是晦涩难懂的古工尺谱。为了将传谱整理编译,陈茂锦开始翻查文献典籍,从唐诗宋词元曲中寻觅筝迹,从当地文史资料中探寻筝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筝界交流掀起热潮。我国古筝界泰斗、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说:“福建筝是‘乐中筝’中一枝古老朴素,清奇淡雅,独具特色,如同福建水仙花一样,雅俗共赏的‘奇葩’。”

  1986年,曹正主持的“第一届古筝研究会”在扬州举行,陈茂锦带去的论文《闽筝初探》和一大摞筝谱被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编辑朱宁伯看中。这些传谱是当时仅见的闽筝资料,是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1991年,由陈茂锦编著的闽筝第一本正式出版读物《闽南筝曲集》问世,它所收录的《叹抓鸾》《细语不闻》等闽筝特有的古曲,填补了闽筝在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中的筝谱空白。除此之外,陈茂锦还集十余年教研经验整理、编写了二十多册教材,将闽筝风格融入练习曲中,陆续刊印供学生使用,将闽筝渗入当代音乐教育中。

  陈茂锦每回和全国同行开会交流,都感到脸上无光。同行都在说:“福建筝怎么都算九大流派之一,怎么都没有什么传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茂锦意识到,光是整订传谱、刊印教材还不足以将闽筝传承下去。得友人建议,77岁的他于2011年初开班,决定传承班每年招一期,每期招八名学员,学时八个月,每周一节课,由他亲自授课。教学内容包含全部闽筝曲牌,要求学员要深入学习,明白曲情,有味有格,得心应手,自如演奏。学成后要能上台独奏,争取得到观众赞赏。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我对他们的要求很高。学员年龄不能太小,否则坐不住,古筝考级至少要七、八级以上。”提到自己的学员,陈茂锦来了精神,语气间透露出骄傲。学员来自福建省各地市,年龄在20-30岁之间,都是热情传播闽筝音乐的青年筝手。传承班坚持开设,至今已办十二期,培养了百余人的闽筝传播者,部分成员加入“八闽筝团",一起助力闽筝的推广。

  说到八闽筝团,那可是筝界的一段佳话。2015年,82岁的陈茂锦在传承班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八闽筝团。陈茂锦任艺术指导,他的女儿、福建省歌舞剧院演奏员陈去非任团长,赖萍等任团务执行人。现有团员三十多人,是我国唯一演奏传统筝曲的筝团,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闽筝艺术、重于音乐修养、重于舞台实践。

  推广:品酌筝情,传扬闽声

  “传统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把玩’中品味咀嚼,它的精神才能真正被传承下来。没有这个环节,传下来的东西便是‘死’的。”用陈茂锦的话来说,在研习闽筝的过程中,练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容易让人觉得烦躁、难以坚持。他欣赏的是“玩”琴,在放松的氛围中与筝身心相通,与曲产生共鸣,渐入佳境,奏出展现真情实感的乐声。最值得继承的传统精髓,便是这样的寓教于乐。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授课过程中,陈茂锦更注重对曲意的阐释。在他看来,只有品到了曲中的感情,弹的曲子才更容易让人共情。“他们都很怕我来解释曲意,毕竟我解释过后就要求他们一定做到,而有些情感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展现。”陈茂锦笑道。以《梁父吟》为例,这首曲有迹可循,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讲述了齐国宰相晏子设计杀死三位勇士的故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些人觉得可惜、一些人觉得可叹、更有人觉得可悲、可气。品出的意境不同,弹出的感觉自然也不一样,在齐奏时听起来便杂乱无章。而陈茂锦要做的就是找出最好的阐释,统一筝团的风格,奏出整齐、有感染力的乐声。

  筝团常年排练,每周半天,每年出省演出两场,省内小场若干场,演出对象多数为全国音乐院校师生,面向普通观众的剧场演出是次要任务。

  陈茂锦不但对学员要求高,对演出环境及观众也有一定要求。十二年来,每次演出均为八闽筝团的专场音乐会,陈茂锦认为,倘若加入了其它性质的乐团节目,便容易破坏听筝的氛围,破坏这份纯粹的美感。对于观众,他从不追求数量多,而要求人员精,欢迎真正喜爱古筝、追求艺术造诣的人与他共赴音乐盛宴。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更令人感佩的是,这些年,八闽筝团的学员采取AA制的形式,在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先后亮相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台湾艺术大学、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长江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华侨大学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并前往广州中山纪念堂、福建大剧院、厦门大戏院、杭州红星剧场、北京国安城、大连水晶音乐厅、香港沙田会堂以及深圳、潮州等城市进行剧场演出。演出都以“福建筝曲专场音乐会”冠名,演出的主要名曲包括《蜻蜓点水》《流水》《步步娇》《春雨未睛》《莲花浮记》《细语不闻》《梁父吟》等,专场演出时长定为90分钟,演员在10至15人。

  今年7月26日,在福州中瑞剧坊,“坊巷寻音 闽韵相承”闽筝专场音乐会盛大开演,陈茂锦带着他的八闽筝团来了。这场音乐会火爆异常,竟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我也只拿到了几张票而已,我的很多学生到最后也没能拿到。”言语间,陈茂锦有些无奈,但更多的还是自豪。没有他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努力、不负初心,一曲又一曲的研习教导,八闽筝团很难取得今天的辉煌。

  雨未歇,老人饮了口茶,目光投向深沉夜幕。陈茂锦无奈地说,虽然身子骨还算硬朗,但群众和专业音乐人漠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我能做的就是这些,闽筝的传承,还得靠下一辈,下下一辈,一直坚持下去。”陈茂锦说。

闽都大家 | 闽筝“掌门人”陈茂锦:奏八闽筝韵 扬传统文化

  【各方评说】

  邱大成(中国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授,已故):陈(茂锦)老师整订的福建筝曲很有特色,也填补了闽筝筝曲这一空缺,我应当好好学习,如果陈老师已经把乐谱整理订正好了的话,我们希望能利用起来,也作为我们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使用,让学生们也学习。

  高自成(著名山东筝派演奏家、秦筝学会会长、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已故):来信及录音均已收到。福建筝曲以前很少接触,现在能有机会了解到福建的筝史和筝曲,还应感谢您。节目编排得很好,曲子稳重匀称,弹奏也很见功夫。

  史兆元(著名客家筝派传人、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已故):听了您的录音,很受教育,深感您在挖掘闽筝方面的巨大贡献,对筝界是有重大意义的。

  危砖黄(福州晚报编委、编发中心主任):我眼里的陈茂锦先生,首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第一次见到他,一个清瘦而有精气神的老者,带着筝团的弟子来参加演奏。起初,我和他都是陌生人,但一旦交谈起来,他就完全打破了陌生人的屏障,像老熟人一样交谈。当时谈了什么,我差不多忘光了,只记得他向我介绍《夜深沉》是一首来自京剧曲牌的经典筝曲。他话不算多,随意而谈,三言两语,却直抵音乐本身,或直接介绍他自己,每一句都有信息,并且摒弃了一般社交场合的任何寒暄客套。当时我就想,这是一个格调高而不清高的人。他是一个很专业的人,一个很单纯的人,一个很执着的人。陈茂锦先生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和闽筝传承。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数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专业。这种专业的精神,使人纯粹起来,使人通透起来。时常看到他在微信上毫无保留、毫不掩饰地褒奖年轻人,写文用语有古仁人之风。筝筝有声,古筝人生。他是一个视艺术为生活,又把生活过成了艺术的人。

  陈捷(集贤宾艺文古厝主理人、福州文创人):有幸聆听由陈茂锦先生所创的八闽筝团演出,其阵容、舞台颜值、演奏技能堪比一流专业水准,这对于一个完全是出于对闽筝爱好而自发地聚于一堂的业余筝团,谈何容易!近几年陈茂锦先生在朱紫坊集贤宾艺文古厝举办闽筝公益传承班,我感受到其教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特别敬佩陈茂锦先生一生事一筝、为闽筝传承所做的不懈努力!在中国筝乐中,说“闽筝”独树一帜绝不为过。其传统曲调有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活化石"福建南音的元素,有双手拨、抚和弦的独特演奏技巧,有高超地表现出中国传统乐韵对那种山水人文情感,传神描绘的意境之美。泠泠古调,泛出的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强音,也留下了如何保护、传承、发扬闽筝的思考。

  熊立群(扬州金韵乐器董事长):(2011年,“金韵之声 闽筝流派筝曲音乐会”在扬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办,陈茂锦带队参演)古筝艺术贵在交流,在国内,闽筝也是非常著名的流派,近年来的传承发展,格外令人称赞。这次能够在扬州,欣赏到闽筝新生代筝家们的集体演奏,对于扬州古筝来说,也是有所收益的。

  王映雯(第一期传承班学员):闽筝的技巧不是特别难,但风格并不好掌握。老师在上课时,会着重给我们讲每一支曲子的背景、来源,再结合一些闽筝的弹奏技巧,让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曲中的情感。

  董梦洋(第二期传承班学员):原先只觉得老师给的这些曲谱死板晦涩,经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后才发现,原来这样的曲子这样弹可以弹出这么优美的声音。

  孙冬霞(第三期传承班学员):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都很快,而老师所奏的曲子大多抒情缓慢,让人在城市喧嚣中能获得一丝平静。(记者 邱陵 实习生 陈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