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红蟳公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观摩基地
服务之变:党建引领 创新不断
【结语】在思考中创新 在实践中摸索
今昔之变、产业之变、治理之变、投入之变、服务之变——上世纪五十年代获得“十大全国”荣誉的英雄金砂,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续写辉煌。3月13日,市旅游协会为红蟳公社AA级旅游景区授牌。3月20日,红蟳公社获得国家级荣誉: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授予红蟳公社“全国乡村振兴观摩基地”牌匾。
“在过去16个月里,英雄金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源于策划前置,实现了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五同步;大胆创新,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速度;利益共享,初步实现多元投入多方共赢;目标一致,实现政村企推进和管理的高度融合。”琅岐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智文说。
“螃蟹是横着走的,琅岐红蟳公社‘横’着走大有可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海峡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向敏说,这里有“英雄金砂”等很好的资源,当年金砂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垦出千亩良田,获国务院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金砂有基础打造出红蟳特色的琅岐模式。琅岐的城乡融合发展有三大优势:一个是距离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二是原生态保持得很好,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政府部门有想法、勇于实践。
江智文说,红蟳公社建设以来,在思考中创新,在实践中摸索。
一是资金投入如何保障?
政府投入要占大头: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投入大量资金;
集体空壳村居多:村财维持正常运转捉襟见肘,在土地流转、资产再造、产业发展等造血功能的营造上有心无力;
产业资本进入欲望弱:一产规模生产流转用地难,二产配套弱、投资回报低,三产乡村文旅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引流基础薄弱、盈利不稳定、民间契约精神弱;
金融资本无实质支持:金融资本对乡村产业投入融资、农业农村资产融资等支持政策尚未突破。
二是土地资产如何盘活?
土地流转难:农业要规模生产、乡村文旅要发展,都需要大片土地,但土地大片流转难度很大;
土地利用难:各种性质土地如何依法依规利用,有各种不同政策理解和执行标准;
资产盘活难: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如何利用;村集体各类无产权房、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无产权民房、农业文旅设施用房等,如何形成有效资产,如何能够开展商业行为,没有可行的实操政策。
三是人才如何引入留住?
产业人才留住难:农村“3860”现象严重,产业工人、产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配套政策如户籍、住房、教育、医保、税收等支持政策依然缺位;
游客长效引流难:乡村文旅刚起步,参与企业普遍投资规模小、运营能力弱,周末经济现象较普遍,政策支持力度较弱;
干部素质提升难:乡村振兴如何推进,基层干部知之甚少,无从下手;政策上对吸引高素质人才担任村干部没有强有力措施。
四是政策服务如何高效?
扶持政策兑现难:乡村振兴政策不少,但程序多、材料多、力度小,优惠政策多停留在文件上;
项目建设推进难:项目实施环节冗长、繁琐,村集体自主权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精力。
江智文表示,琅岐红蟳公社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设成果,但在城乡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仍面临制约和瓶颈,距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琅岐将把红蟳公社打造为经验交流平台,聚焦探索实践和困难问题,开展经验交流,通过智慧和理念碰撞,为打造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贡献经验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