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红蟳公社构建政府主导、村企共建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治理之变:融合推进 智慧治理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金砂不普通——上世纪五十年代,金砂人敢教日月换新天,“修海堤、筑水库、挖隧道,改造千亩良田,赤砂变金砂”的英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荣获了国务院奖状。事迹还被拍成纪录片。2019年,琅岐岛所在的福州东部片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1年1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其中要求“以琅岐为中心、抓好菜篮子工程”。琅岐红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水产品。
金砂又很普通——像很多城郊乡村一样,距离主城区不远也不近;没有特别吸引人的风景资源、古厝民居和人文历史,只有原生态、不规整民居;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产业、规模产业,只有中小散户,停留在传统养殖阶段;空壳村现象普遍,村财薄弱,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卫生所、学校、商超等,仅以低水平维持。
像金砂这样普普通通的乡村,更需要引导、带动、发展和振兴。在红蟳公社建设中,琅岐经济区坚持“融合推进、智慧治理”,努力探索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构建政、村、企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激活内生动力,引领农村治理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要义是多元主体参与,目标是共同治理。面对乡村治理参与度不高、缺乏有力外援和内生动力的情况,红蟳公社以融合破题,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由政府、村集体、企业在规划、运营、管理上融合推进。
“将红蟳公社项目做好做成”是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下,遇到困难,三方能及时沟通、及时协调、换位思考、善于让步,遇到困难能锲而不舍坚持下去,形成强大合力,唤醒“沉睡”的乡村。
融合推进——政村企相融共振 构造多元治理主体
规划融合 运营先行
红蟳公社是金砂乡村振兴一期项目,通过搭建“产业、宜居、治理、文明、富裕”五大未来场景,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未来田园小镇。
在顶层设计上,公社定下了“运营先行”的主基调,采用EPC+0的模式,将策划前置,聘请运营策划公司深入调研、专业人士指导参与项目全产业链、专业咨询机构总体策划,实现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五同步”。
红蟳公社社长陈虹对这点深有体会,“运营先行的理念,让我们运营方接管时非常顺利,水电、管道都提前布设好,返工率低、使用效率高。”红蟳公社外围的乡村慢道原先是鱼塘的坡岸,杂草丛生,政府按照后期运营的思路将其改造为乡村慢道,自然地隔开运营区和农房集中区,水电排污管道提前布设到位,民宿、休闲书吧入驻时,水电已通到门口,慢道基本没开挖过,又为村民新增了一条休闲步道。
“政企融合推动,让规划更有的放矢,避免好看不实用、后期返工。”陈虹表示。
运营融合 盘活资产
在红蟳公社红蟳养殖示范区内,有一栋两层的联排房子,一层挂着琳琅满目的招牌,集中了金砂小卖部、公社饭店、蟳嫂文创室、土特产店、鱼丸店等,烟火气十足,二楼则是“金砂通”智慧乡村治理中心。
在改造中,分散各处的临搭小屋,经过修缮提升,成为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植入商业餐饮、农文旅创业园、土特产品展销、智慧乡村治理中心、乡村会客厅、休闲书吧等功能。
“这些房子原本一文不值,现在每个月可为村里增加村财收入五六万元,公社运营成熟后,停车场也有一笔收入。”金砂管理区党委书记陈善明介绍。
此外,350亩养殖鱼塘,成为红蟳养殖示范区、钓鱼基地、船屋餐饮区、鱼屋民宿区、灯光秀展示区、演艺平台;30亩闲置农庄化身乡村振兴讲习所、拓展基地、农业新品培育基地;50亩闲杂地则改造为蟳浪广场、云上菜园、停车场、乡村集市广场,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村集体的收入还不止这一块,多业态的注入让土地收益也水涨船高,从每亩不足500元提高到1500元,靠土地流转一年可新增收入50多万元,是原来的好几倍。
村集体资产活了,村企联手让红蟳公社IP进一步做优做强。
红蟳公社是琅岐打造“菜篮子”的示范区,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农业综合合作社和红蟳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技术等入股,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营销,提高红蟳规模化和高科技养殖水平。红蟳公社提供产品包装和文创设计,搭建营销平台,使红蟳销售量价提升30%。
将村庄立面改造和公社景观结合,创意点亮乡村。在农房裸房整治中,聘请专业画师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植入世界乡村大师艺术彩绘,走在田间阡陌,色彩艳丽的巨幅彩绘撞入眼帘,带来“诗和远方”的美感。
微投入、微整治,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农田耕地等基本格局,又为村庄留文、留白、留魂。“没花多少大钱,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很多游客第一眼的感受。
闲置劳动力资源也盘活了。陈虹说,“我们尽量用本地化员工,有用人需求通过村里介绍,既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村里介绍的我们也放心。”目前已有10多名村民在公社内找到保洁、保安等工作,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管理融合 共治景区
春节以来,琅岐红蟳公社田园牧歌光影艺术展每晚亮灯。光影展由专业团队设计,包括蝶变金砂、田园牧歌、五谷丰登、歌唱祖国、时光隧道等不同主题大型灯组,还有点缀在田间阡陌的星星灯、葫芦灯、稻穗灯等,总面积达300亩。
早在亮灯前,区镇、景区物业、公社运营方、村集体就开了两三场部署会,研究景区限流和疫情防控方案,由区、镇、村领导带头坐镇,镇、村抽调安保力量配合物业,做好设卡测温、人流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客流达到高峰,游客欣赏着璀璨的光影效果,踊跃体验击鼓声控灯光、时光隧道等互动项目。在出入口和中间段,都能看到村干部和保安的身影,他们做好测温验码、维持秩序,劝导游客等疫情防控工作,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控网”。
初三晚上,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区、镇、村干部下班了,陈虹才长舒了一口气:首次大客流考验,平稳过渡!
红蟳公社既是旅游景区,又是生产园区、还是乡村社区,企业运营、物业管理、乡村治理三者互相交错,权责无法厘清,但三方通过联席机制互相沟通,互相支持,解决乡村的景区化管理难题。
陈虹一直担心的游客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如何做到客不扰民、民不扰客?这是一篇大文章。”陈虹说。天气晴朗时,农村人习惯露天晾晒衣物、干货,看似无伤大雅,对景区品质和游客体验却是严重的扣分项,更别提随地吐痰、乱堆乱放等毛病。
金砂管理区主任陈治同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开展家园清洁、推动平安综治等行动,为景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通过慢慢引导村民将不好的习惯改正,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基本看不见了。”
在金砂,田园海岛的原始生态是红蟳公社的“招牌”之一,清澈的内河流淌,农田里、海堤旁、甚至窗外,随时能目睹白鹭和天鹅翱翔的美妙身姿。政府和村集体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让禁猎珍稀鸟类成为自觉,同时加强水系治理和维护,构建了景区环境的“大气候”,筑起了“护城河”。
智慧治理——尽数字之能 一个平台解治理之困
“滴滴滴——”深夜里,红蟳公社内的智慧乡村治理中心,突然响起了预警,显示有人侵入红蟳示范养殖区,触动了红外扫描监控!值班保安被惊醒,立刻部署安保力量,抓住了偷蟳贼。
这仅是智慧金砂的一个应用场景。作为“数字琅岐”的首个分中心,金砂智慧乡村治理中心对接数字琅岐系统,聚焦应急指挥、服务提效、数字产业等板块建设综合平台“金砂通”APP,下设党员政治生活馆、便民服务、乡村治理和红蟳公社公众号等4个版块,导入防台防汛、山林防火、市场监管、平安综治、智慧运营、智慧旅游等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平台协同,构筑乡村高效治理场景。
解应急指挥之困
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如何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如何有效防火,守护绿水青山?如何保障重大活动的疫情防控?金砂智慧乡村治理中心融防台防汛、山林防火、平安综治等应急指挥于一体,收集乡村公共事务数据,为基层干部提供决策依据,有效解决突发难题。
福州是台风多发区域,位于闽江口的琅岐岛常受影响,金砂智慧乡村治理中心的防台防汛系统,对接数字琅岐,涵盖了值守、监测、预警、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等功能,重点监测地质灾害点、水库、水闸、坳口、堤坝、河道,在河道坳口点安装全天候360度可旋转监控探头,河道等水位点安装水位监测尺。
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禁止出航,这些防汛防台措施的落实,需要工作人员一个个点排查,难免有疏漏,智慧乡村治理中心上线后,人工巡查和智能监控并举。
以渔船进港避风为例,“有一次台风来临前,我们晚上到渡口巡查,现场一片漆黑,返港的船上究竟有没有人,我们心里其实没有底,回到指挥中心,我们调取黑光级监控探头拍摄的视频,监控画面及红外线热成像显示,船上没有活动个体,说明没有人返回渔船。”琅岐经济区一名负责人说。
此外,用探头监测水位,一旦到达警戒线,系统及时根据雨量启动不同等级的防汛措施,还能监测泄洪道是否正常排水。
智慧中心上线的山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在重点点位和村居安装探头,并配备3架无人机用于巡查、灭火。这些防火探头全天候360度旋转,发现疑似火情,10秒内可快速反馈到防火平台。“防火系统可对山林防火、秸秆焚烧、垃圾焚烧以及人员聚集进行及时预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
3架无人机采取“2架巡查+1架即时灭火”,当巡查的2架无人机发现较小火情时,联动至第三架无人机。第三架无人机接到任务后,立即携带灭火弹前往扑灭较小的火源,可最大限度压缩火情发生空间。
解产业智能转型之困
从红蟳公社微信公众号进入,有红蟳公社、民宿集群、乡村振兴三大版块,游客可在线了解公社概况和活动信息,预订民宿、认养微菜园,订购红蟳、琅岐蛏干等农特产,还会定期接收来自乡村振兴讲习所关于城乡融合政策解读、探索实践、行业把脉等乡村微课。
智慧乡村治理中心是提升乡村旅游智能管理的一大抓手,在推介展示旅游资源外,还包括活动预订、智慧导览等功能。
“预订民宿和微菜园,预约活动名额,这些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陈虹介绍,游客参加乡村K吧、微宿、垂钓、烧烤、骑行等游玩项目均可通过线上预约,公社正在制作的360度VR导览上线后,游客轻点手机,可以详细了解景点信息和人文名胜,助力游客深度“云游”。
传统的一产种养殖业也迈出了智慧转型步伐,公社300多亩的标准化养蟳池,将引入高新技术实时监测水温、水质、咸度等,模拟淡咸水交界生长环境,目前一家高科技蟳苗培育企业已有入驻意向,将推动红蟳从人工养殖向智能养殖转型,提升红蟳产量。
解服务效能之困
价值数百万元的灯光秀设施、宽大的红蟳养殖园,单靠物业,很难做到24小时巡逻和守卫。红蟳公社境内范围内安装了20多路红外线高清监控探头,全景区无死角覆盖。探头和琅岐各职能部门共享联动,融入平安联创、社会稳定、违章建筑、市政管理、环保监测等日常工作,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合力。
在池塘外围,有一圈看不见的红外线“电子藩篱”,一旦有活物侵入即触发预警,广播随即发出提醒:“您已进入池塘水域,谨防落水风险”,保安也会闻讯而至。同时也可应用于防止红蟳被偷。
景区的智能识别道闸,可自动识别车牌号,实时监测景区游客和车位数,适时启动大客流预案。“艺术光影展期间,由智慧中心实时监测景区客流情况,同时在涉水区域增加提醒,大大减轻了人工巡查的压力。”公社物业负责人翁文辉表示。
在园区餐饮安全方面,在“数字大脑”的帮助下,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探头远程抓取参观违法违规信息,为食品预警和取证提供视频依据,让游客吃得放心、安心。乡村集市广场的监管也采用“人工+智能”方式,对不按规定摆摊的,系统自动远程喊话劝导;如果不听劝导,系统将相关信息发给巡查人员,由巡查人员前往现场劝导。
琅岐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金砂通”已实现多个领域管控的可视化管理,旨在尽数字之能,持续赋能乡村治理,接下来还将谋划智慧养老“一键通”功能,实现精细精准的政务治理、全程全时的民生服务、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助力英雄金砂发展提速,进一步推动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全域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