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闽道变迁史:此地曾比蜀道难,穿山跨海变平川

2019-11-16 10:04:11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闽道变迁史:此地曾比蜀道难,穿山跨海变平川

▲省道203线泉州德化段。

  华侨恨

  近代以来,火车、汽车、飞机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道路交通方式。海外的福建华侨对改变家乡交通面貌十分热忱,纷纷捐资兴路,一时间福建掀起了筑路热。

  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开工建设。同年,在福州,“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也迅速成立,清朝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被任命为闽路总理。

  陈宝琛是清末名臣,在他看来,中国要图自强,兴建铁路比漕运、商务、矿务等更为急切。他主理下的“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雄心勃勃,计划在福建建设“福厦、闽赣、闽浙”三条铁路干线,横接江西内陆、纵贯闽省连通浙粤。若此计划得以实施,福建陆上出省通道将大为畅通。

  为筹措资金,1906年秋,陈宝琛亲赴南洋筹款,所到之处,都得到闽籍华侨的积极响应,共筹得170多万银元。

  不过,陈宝琛在国内的募资却进展不顺,“内地绅商市民认股募股不及二十分之一”,这与他先期“筹资六百万”“建设三条海岸线铁路”的目标差距极大。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修建漳州至厦门的28公里港口铁路支线,其他线路虽经勘测却再无下文。

  1910年,漳厦铁路正式通车,但这条铁路一出生便“先天不足”、客流稀少:一是线路起始站点距漳州、厦门城区均有一定距离,乘坐不便利;二是因为施工质量差导致通车后车速极慢。当时还有人以打油诗来嘲讽:“农夫坐火车,斗笠被风吹。下车拾斗笠,火车犹可追。”

  相较于投资体量庞大的铁路,公路投资少、见效快,因而更受华侨青睐。

  爱国华侨陈清机长期侨居日本,目睹日本的便捷繁华,对家乡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深感痛心。他认为“以非谋建筑道路,诚不足以应时代潮流”。辛亥革命胜利后,陈清机从日本回乡发起“闽南摩托车路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但因当时地方势力横加阻挠,未能实现。

  1916年,凡尔登战役开始。这是一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整个一战的重要转折点。陈清机从报纸上看到法军摩托车部队在战役中大显神威,开道筑路之心更加急切。他将自己的计划条陈给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许世英,表示“世界文明各国,交通首重路政”“全国应急筑公路行驶汽车,以利民生”。

  不过直到1919年,陈清机的报国之心才终于迎来实践的机会。在孙中山南下主持护法运动后,闽南靖国军司令许卓然邀请陈清机回国任“晋南同政务处”路政局局长。陈清机欣然赴任,回到家乡安海筹建泉安公路。

  华侨依然是筹款的主要对象。陈清机先后两次前往南洋各地向华侨招股募捐,得到海外赤子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共募集资金25万银元。

  泉安公路自1919年7月正式动工兴建,采取“筑好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至1922年6月,27公里道路全部完工。

  此后的短短几年间,泉安公司又建成多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6公里,并在泉州港口建设码头,实现路海联运,有力地促进了泉州的发展。

  但动荡的时局下,海内外福建人倾注的心血很快化为乌有。1938年,厦门沦陷后,为了防止日军利用铁路攻打厦门海沧和漳州,原本就陷入停顿的漳厦铁路被国民政府下令拆毁。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