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升温资本竞相追逐 公益性项目却尴尬遇冷
(记者 谢贤伟 戴艳梅 王永珍)
我省文化、体育设施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和市政道路、普通公路、堤防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但这些公益性强项目本身回报率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一方面是政府热盼,另一方面是资本冷对,如何运用PPP模式破解这道难题?
6月10日,带着解答这一问题的共同期待,参加全省推进PPP试点现场会的代表们,共同探寻成功途径。
35亿元文化大项目引来实力资本
歌剧院、音乐厅、多功能戏剧厅、影视中心、艺术博物馆、中央文化大厅……2017年底,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将如一朵洁白的茉莉花,绽放在闽江南岸。
这个总投资35.33亿元的大型文化项目,按PPP模式运作,由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吸引社会资本约23亿元。目前,237亩项目用地桩基工程已过半,完成投资1.5亿元。
“非经营性项目难以植入PPP模式。特别是我们山区,财政收入存量少,支出压力大,PPP模式是发展社会事业很好的途径。但对缺乏稳定现金流的非经营性项目,或收益不足以覆盖投资的准经营性项目,要找到合作的资本,难!”三明市财政局局长刘万年表示。
和刘万年一样,来自全省各地政府部门的PPP试点工作的推进者们,也迫切需要有更多成功案例和成熟经验可借鉴。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预期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依靠自身经营而盈利,如何吸引社会资本?
“我们将这个大型综合项目的运营资源分为两部分,灵活采用BOT+PFI+EPC结合的PPP模式,找到最佳解决办法。”代表政府出资的马尾新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涛说。
影视中心、艺术博物馆、中央文化大厅及配套服务的商业、场馆外广告、地下商业、停车位等使用者付费部分,采用BOT,即由双方共同出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融资补贴、运营补贴等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需要时可无偿使用艺术博物馆和中央文化大厅。
全部设施由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成本的70%由中标方负责融资,但歌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戏剧厅则由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选择的专业运营商负责演艺运营,项目公司仅负责维修维护、配套服务等,非常类似于英国的PFI模式。
而EPC,则是由中标方负责项目的工程施工总承包。按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如项目未获得鲁班奖,社会投资人将被处以建安工程结算总价2%的质量违约罚金,获奖则可得到2%的奖励。
“没有现成的案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认真研究了半年,力求政府、百姓和投资方共赢。”林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