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后打车时代”来临 50辆预约出租车将上路
【发展趋势】
行业洗牌加剧 满足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市面上最多曾出现二三十款打车软件。目前在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私家车还是被限制进入的对象。对此,一些用车服务商采用“让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合约模式,可以说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市场很大,风险也很大。一部分私家车摇身一变成了专车,车型五花八门,服务参差不齐,司机素质也有高有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新兴专车领域在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还有许多空白,市场监管存在漏洞,例如私家车主的资质问题、违法经营问题、乘客安全及权利保护问题等都亟待解决。
虽然有关方面对专车的态度还不明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智能化出行的“后打车时代”,出行服务市场也在快速地被移动互联网所改造。打车所提供的价值不仅在于方便,更在于品质出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福州大多数专车在服务方面下功夫,例如在专车上免费提供矿泉水、纸巾、针线包等,甚至下雨天司机会先下车主动帮乘客打伞。
业内人士分析,经过行业洗牌,如今打车软件的数量在慢慢减少,但“烧钱”抢市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烧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政策监管和巨大资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下,国内的打车软件急需寻找各自的盈利模式。
“移动打车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有一些细分市场还没有满足,如老年人打车市场等。”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说,未来的竞争不一定会再出现“烧钱混战”这样的价格战,而主要是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竞争,如何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甚至是与打车毫不相干的其他衍生服务,才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重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许琴认为,伴随着各种汽车服务模式出现,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服务市场也逐渐从前期的扎堆竞争走向差异化发展,根据用户的不同出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催生更多满足细分需求的垂直化服务模式。许琴说,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和行业发展的不断规范,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汽车服务市场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他山之石
上海出租车企联手“滴滴”
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的“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这意味着,上海将在全国率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进行规范管理。
初期该平台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滴滴打车”将注册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滴滴打车”以此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二是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有效削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车辆进行屏蔽,不再发送预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