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男搞文创,以创业带动就业,3万元开店打造年营业额超200万!

2015-06-05 14:57:31来源: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

工科男搞文创,以创业带动就业,3万元开店打造年营业额超200万!

4年前,陈龙的创业故事从三坊七巷开始,在最热的7月,他跟两名合伙人在南后街租了个小亭子做起生意。大学时期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颇感兴趣的他认为,传统手工艺品可以成为主打产品。经过团队的努力,现在他们公司一年营业额可达200万元,实现60万元左右的盈利。

寻访传统工艺品 独自跑遍大半个中国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找对口工作十分困难,从大一开始我就有了创业的想法。”湖南小伙陈龙告诉记者,在榕上大学期间他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虽然是工科出身,但实际却是一名“文艺青年”。他爱画画、爱传统工艺、喜欢新奇事物。大一下学期,陈龙创建了福建工程学院第一个美术社团,组织成员做手工、做市场调查、寻访福州传统手工艺品……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对手工艺品从兴趣转向创业之路。

2011年7月,陈龙和两名伙伴在南后街租了个小亭子,开始了创业之路。开始只是卖一些饮料、纸巾之类的小玩意,后来,陈龙和伙伴觉得,销售传统手工艺品是个不错的门路,一来他们有兴趣,二来也符合南后街的古朴氛围。

为了寻找货源,2011年下半年他用了3个月跑遍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起源地。他到陕西、山西找皮影,到河北找年画,去天津寻访泥塑,再南下四川寻找传统草编制品,最后回到福建探寻剪纸、纸伞等传统工艺。陈龙告诉福州晚报记者,几个月时间他跑遍了全国大半省份,当时为了了解风筝的文化与工艺,他不远千里跑到山东潍坊向老艺人请教制作工艺。

在经营小亭子生意期间,陈龙和另外两名合伙人每人出资1万元,以3万元起步创业。陈龙先是到义乌批发小商品,多数商品售价不过10元,生意不稳定,收入少利润薄,一个月下来,三人能赚1万多元已算不错。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在这段时间,三个小伙子的商品不仅受游客欢迎,最多的时候南后街曾有15家小店也分销他们的商品。

这样亦苦亦甜的日子过了半年,一场意外发生了。三个小伙子赖以生存的小亭子被房东收回,不再出租,更让陈龙想不到的是,有一名合伙人觉得收入太少,看不到前景,突然退出。

在困境下,陈龙和另一名伙伴选择了坚持,他们租了一间150平方米的房子,既做仓库又做栖身之处。2012年3月,小店重新开张,这时候陈龙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他开始参与产品的设计,在包装上也注重统一性。据陈龙回忆,最巅峰时期他们的仓库积压了30万元的货。

“有时候感觉自己做生意就是靠天吃饭,生意不好时产品根本卖不出去,进的货源只能眼睁睁地当废品卖掉。”陈龙说,自己尝尽创业的酸甜苦辣,有一次他们进口了10多万元的剪纸原料,由于产品已过时,没有销路,“10多万元的货,当废品只卖了几百元,想想就吃不下饭。”

陈龙第二次开业的小店也仅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当陈龙以为小店经营上了轨道的时候,店面合同到期,同行用恶意手段让他无法续租,创业之路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