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武汉空战:双方出动近百架飞机

2015-07-10 09:08:30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谜团之2

中国战机为何“单打独斗”?

武汉民间藏家“少年书生”收藏了一本《“2·18”武汉光荣的空战》,里面记述了一个细节:

李大队长带着最先起飞的六机,在二千米的上空,和敌机遭遇了。敌方是九架“九六式”的驱逐机,从侧上方袭来,一阵交战的火流,双方都冲散,变成凶猛个别的“缠斗”。

《武汉日报》、《大公报》等当时的新闻媒体也有类似表述:“采取个别击破战术”、“各展神威”。

为什么我们的飞机上天时是以编队形式,空战时却往往成了单打独斗,很少看到战术配合?

【专家观点】受当时的具体条件所限。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机载电台还不普及,机上的武器大多是机枪,而且枪口向前,你要打别人,首先就要接近到机枪的射程之内,面对面地决斗。因此,飞行员沿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行的“古典空战”战法,大家都要抢占高位,并利用这种高度差,俯冲攻击;或者,抢占敌机死角(比如机尾),尾随攻击。

中国空军当时飞机少、技战术差等,劣势明显,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术协同,只能较少配合作战,而更强调个人的勇猛精神。

谜团之3

李桂丹到底如何牺牲的?

关于中国空军王牌部队第四大队的大队长李桂丹是如何牺牲的,记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一直没有找到明确说法。《民国史料丛刊》收录的“空军战斗实录”,对李桂丹的下落只有一句:“大队长不见了!”

《“2·18”武汉光荣的空战》介绍:李桂丹所率的第一批起飞的六机,最先与敌人接战,“做了牺牲部队,做了血的前卫”。

我方当时新闻报道也语焉不详,只以“大队长不见了”、“敬爱的大队长回到长山白水之间”来隐述。

网上有些描述,比如:他“在空中左冲右突,巧妙与敌周旋,先后击落了3架敌机,后不幸陷入了敌机的火力网,在激战中被敌弹所中,当即血染长空”;再比如,“与日机互撞时牺牲”,这可能是将随后在“4·29”空战中陈怀民牺牲的情形套用了。

【专家观点】那个时候的空战过程,主要依靠人眼目击。如果没看到,就很可能不了解。

李桂丹身份特殊,是第四大队牺牲的四个大队长中的第二人(第一个是高志航)。当时的战斗很惨烈,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人力去完成他的死因调查,目前存疑。即使有调查后的文字资料,在当时应当属于密级档案,而且份数也不会很多,历经战乱后,能否留存下来,也是个问题。同样的例子是,牺牲的五名烈士中,王怡一开战就“不知去向”,没人说得清他的战斗、牺牲过程。

从“2·18”空战的战果以及事后公认的评价来看,中方战机的性能要略占上风,中国年轻飞行员的勇猛精神体现得也更充分。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