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同妻”试图以爱挽救婚姻 丈夫离婚反委屈

2011-11-24 13:59:14来源:人民网

  “同妻”互助

  记不得自己是怎样从那段“梦魇”般的时间中走出来,2008年下半年,萧瑶开始成为“天使折翼”、“快乐同期声”、“同心同语”、“天涯同路人”等同妻交流聊天工具群上的活跃分子。

  “控诉是主要的基调,同妻的故事基本上一样,被抛弃、被讨厌嫌弃、被暴力和冷暴力,女人们都感觉自己是最不好的一群人。”

  萧瑶吃惊地发现,她还算是其中状况较好的,很多人的故事要比她难过得多,而且聊天工具群里的新人也越来越多。

  从线上开始到线下的直面交流,在征得同意后,曾经从事过媒体编辑工作的萧瑶开始整理这些女人们的故事。

  2009年3月,北京一家性文化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同妻”人群,在征得各地同妻愿线下交流的意愿后,在青岛举办首期“同妻论坛”。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论坛,包括国内第一位写作出版同性恋现象和艾滋病学研究的青岛医学院教授张北川在内,参会共9人,萧瑶是其中年龄最小的。

  几年后萧瑶在回忆那次论坛时仍记忆犹新,参会的人有婚内的有婚外的(指已离婚),还有一对夫妇。起先大家先挨个讲自己的故事,后来女人们哭成了一团,轮到萧瑶讲自己时,还没说话自己就先哭了。

  萧瑶称,真正使自己走出“哀怨”也是那次论坛。

  一个和丈夫过了40年无性生活的大姐,近60岁才知道同性恋这回事很让萧瑶触动,“是人,都应该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萧瑶说,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这样哭诉下去,“想为此做点什么。”

  那次会议,“同妻”们决定建立互助组织,向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她们打出了“同妻到我为止”的宣言,此后,它成为同妻网络中最盛行的一句口号。

  会议之后的12月,回到西安的萧瑶在网上开通“同妻家园论坛”,同妻们以“姐姐”“妹妹”称呼彼此,相似的遭遇令这个虚拟空间异常热闹,辞去工作的萧瑶有时会一整天待在网上说话。

  国内最早的同妻交流群“天涯同路人”群主Marian表示,很多“同妻”并不想得到被认同,而是希望逃离现实困境。对任何一位选择从事互助的同妻而言,坚持就意味着要不断揭自己的伤疤。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专司论坛时,萧瑶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先听“姐姐”“妹妹”们哭诉自己的遭遇,然后她安慰她们时讲自己的故事,“讲到后来一滴眼泪都没了,好像自己是个转述者,在讲别人的故事。”

  萧瑶并不避讳论坛的功能:只是给那些“突然发现真相,处在离婚、不离婚纠结中的同妻们一个宣泄平台。”

  这一点对同妻们来说很重要,“说出自己的故事和不说,对人的精神冲击是不一样的,”萧瑶说,事实证明那些真的敢于在论坛上揭自己伤疤,哪怕是充满愤怒的女人,至少是抱着一种希望,“彼此的故事交流也在无形中教会了这些女人如何面对和重新选择。”

  同时,萧瑶也不得不承认:同妻间的交流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专业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支持才是同妻们真正需要的,否则,论坛只会成为同妻们声讨“GAY”的苦水平台。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