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着力补齐农村基层的民生事业“短板”
新学期开学,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第一中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290多亩,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120个教学班,校园绿化率40%,总投资3.99亿元。
这所学校的巨大变化是我国深化教育公平的生动样本。“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名学生。自2012年起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2015年共招收7.5万名学生,比上年增长了10.5%。
通过“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考取清华大学的宁夏考生罗永龙在展示录取通知书(2012年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国家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十二五”期间累计安排招生计划90万,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2014年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2501万人,比2009年增长11.5%。
为进一步缩小群体差距,国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014年,全国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8500多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31%;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是2009年的两倍。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随迁子女1294.7万人。2015年,29个省(区、市)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民有所盼,政有所改。针对农村群众“看不起病”的呼声,改革实现了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86%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针对学生家长疲于择校的抱怨,19个重点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9%,公办初中达到95.4%;针对退休待遇为何不一样的质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告别“免缴费”时代。
一项项社会事业改革,正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描绘社会公平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