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2015-10-15 09:48:56来源:新华网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回眸“十二五”: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在甘肃省天水市玉泉镇县家路村金摇篮幼儿园,老师为幼儿示范舞蹈动作(9月10日摄)。今年,甘肃省教育部门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吴晶、胡浩、王思北)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入园难”得到缓解;3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20个省份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20个省份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一组组数据,展示着“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医疗、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显著进展。通过稳步推进的改革,广大人民群众正在拥有更多“获得感”。

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初,江西鹰潭贵溪市罗河镇陈家村的村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村里盖起崭新的三层楼,挂起了卫生计生服务室的牌子。这里不仅宽敞明亮,还有电脑网络等设备,可以录入村民的健康档案。

“过去,每天有近200名村民挤在我家里,现在大家的看病条件可好喽!”村医陈卫平说。

“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基层民众享有的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回眸“十二五”: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在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北海到南宁异地就医的郑晓荣持社会保障卡在结算医药费(6月30日摄)。广西建立社会保障“一卡通”管理系统,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广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体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一卡通”。 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76亿,入院人数达到2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31.99%,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强基层”的理念,获得了百姓认可。《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指出,77.2%的居民认为与5年前相比,家人在就医方便程度方面得到大幅改善或有所改善,门诊患者认为就诊环境好的比例为65.6%,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环境好的比例为66.5%。

全面深化的改革,正在“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分类分段设置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等手段,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正在为特困群体雪中送炭;通过分类招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创新模式,职业教育正在为低收入家庭带来希望;通过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中央财政引导设置创业资金,基层民众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创业热情日渐高涨……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