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在沈阳的课堂上,一首曲调凄凉哀怨,充满国破家亡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响起,把在场师生带回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段,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
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的是东北军620团,该团团长王铁汉说,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王铁汉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北大营一战,日军伤亡25人,我军伤亡失踪总计483人。“我们手上就几颗子弹都能打成这样,如果豁出去打,我们旅有1万多人,那几百个鬼子肯定被我们全歼!”王铁汉说。
“可以说,是王铁汉率部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也能见到他的身影。”在场老师说。
东北育才学校学生叶宇晨说,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不抵抗并不是真的无人抵抗。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时,不屈的东北军民敢于抗争,敢于担当,这种爱国精神和“宁可战到一兵一卒,也要坚守抗战到底”的抗争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