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新华社

2015-09-01 08:25:35来源:新华网

积极宣传党的抗战主张,担负起党的新闻宣传重任

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最大利益,是新华社一切工作的准则。特别是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全民族团结抗日,始终是新华人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等党的重要文件和声明,《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都是经由新华社,传播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的。

1944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到清凉山看望《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时说:“党中央对各地的领导和指示,除了一些日常性的指示外,一切大政方针都是通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传达到各地、各阶层人民中去的。中央了解国内外情况,有许多来源,但主要还是靠《解放日报》和新华社。”

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不仅多次在新华社电讯稿上“圈圈点点”进行修改,还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新闻稿和评论。其中,著名社论《质问国民党》,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为皖南事变对新华社记者谈话》《中共“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等,都是中国新闻史上闪烁着时代光芒的名篇。毛泽东也被新华社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新华社的首席记者”。

新华社还在延安城内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时常在夜晚十一二点钟由警卫员提着马灯陪同到新华社来,看当天抄收的国内外电讯,一面看,一面问。

抗战时期,新华社迅速广泛搜集国内外的重要信息,发挥着党中央的“耳目”作用。由于战时条件有限,再加上干扰,当时报务员抄下的外电质量很不稳定。为破译“天书”,译电人员经常切磋讨论,苦练业务,最终摸索出了抄报规律。这些抄收的国内外重要消息,使党中央“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为制定对内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材料。

“一二九”运动后,新华社连续向中央报送了有关运动情况和背景的参考报道,中央最后决定派刘少奇同志到北方局,恢复华北地下党的工作并领导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华社的参考报道为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