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仍将平稳运行

2015-05-13 11:29:33来源:光明日报

  2.增速放缓 更趋稳健

一定程度上,中国近期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三十年的高增长让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的边际增长愈发困难。即便按当前汇率计算,中国GDP也已经在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名义增速达到10%就要增加1万亿美元,相当于比世界经济强国沙特阿拉伯的GDP总量还多。如此大规模的高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增长需要无限制的能源供应作为支撑,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之和,而且仍在持续增加。

有鉴于此,中国别无选择,唯有放缓增速。尽管7%对于世界大多数经济体来说仍属于高速增长,但对中国来说,这一速度能使煤炭、清洁饮用水等基础投入的需求降低到中国力所能及的水平,也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兑现其在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承诺,最迟在203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总量。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适应经济新常态,目前成效显著。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虽然“十二五”规划在实施中遭遇经济增长放缓,但其中五大目标的逐步实现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一是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中国已经超额完成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达5000万人,这一重大成绩与同期美国和欧洲高居不下的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服务业比重从2010年的43%增至2014年的48%,这个目标也提前完成。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10年占GDP的1.76%增至2015年的2.2%。这一目标也已经达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科研经费支出第二大国。这项投资已经开始产生红利:2014年,距中国通过首部专利法还不到3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就比美国多近50%。四是提高社会福利,包括扩大医保体系,目前已覆盖超过95%的中国人口。五是改进八项资源环境指标,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与此同时,以中国的标准看,“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高。中央政府将GDP增长目标定在7%,计划到2020年将人均GDP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这些目标向各个地方政府发出清晰信号:经济发展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两倍有余,不过这一差距今后将日益缩小——新的发展模式将拉动国内消费,促进GDP持续增长。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会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新增就业和粮食增产可能会减少。但这是结构转型的代价,为了更大的发展,付出一定代价是值得的。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