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创业“发掘”特色农产品 年销售额数千万元
跑近两万公里找特产
果断转型
食品厂关闭后,加上原来从事的面包、果冻等业务已难再有大的发展余地,刘栋松开始思考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随着福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刘栋松很多在外地的朋友都来福建玩,旅游之余,他们都想给家里人带点特产。刘栋松在思考,是不是能在福建农特产上做点文章。
有了这一想法后,刘栋松开始淡出传统食品的业务。为了更好地掌握市场,2012年初,他开始去上海等地考察,发现外省的农特产品都有比较好的销售平台,去旅游的消费者在一个地方便可以买齐当地的特色产品。刘栋松就想在福建各地也设立这样集全省农特产品的统一平台。但福建到底有多少值得推销的特色农产品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没底。
“为了摸清福建到底有多少农特产品,我开始在全省各地跑,最后掌握的情况让我自己都感到吃惊。”刘栋松说,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他跑了全省五十多个县(市),如果按路程算,应该有近两万公里。这一路跑下来,他惊讶地发现,我省值得推广、极具地方特色、极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特色食品至少有300种,其中很多目前虽未被认定为老字号,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今后很多都可能成为老字号。为此,他把很多产品都标在地图上,做成了福建特产地图(见图)。
他说,很多特产都“隐藏”在深山中,销售范围最大仅到县城。在“探路”时,他和各地龙头企业深入交谈,了解到这些特产没有走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推广平台。这种情况让他坚定了做特产平台的决心。回来后,刘栋松立刻向走访的不少企业进行现金采购。2012年底,他在鼓山一带开设了自己的福建特产店。次年,他又在旅游景点三坊七巷开了第二家分店,结果生意出乎他的意料,此后不到两年,他便在福州、厦门、泉州开设了近20家分店,到目前为止,他销售的福建特色农产品多达500种,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刘栋松说,现在销售进入正轨,他开始向上游延伸了,到目前为止,他和省内的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意向,成立自己的农产基地,目前合作的专业合作社已有五六家,其他的也在交涉中。按他的设想,以后他想做成集源头基地、分装工厂、展销厅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福建最大、产品最齐全的农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