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降准:降准激进,不代表货币政策也激进
需化解政策储备新老难题
同样是降准,过去只需要考虑刺激经济这一个诉求,今天还需要增加刺激改革的新诉求。
史上最强降准再现,折射出应对经济爬坡过坎的政策储备空间有多大。去年,李克强总理曾表示:“我们政策的工具箱储备还很充足,远没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程度。”今年3月中旬,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表示:储备好政策,该出手就出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动用了一个常规储备政策工具。今后,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际金融政策环境的变化,储备政策的使用可能趋于频繁。
这些已经拿出来的政策工具首先是为公共产品升级。具体包括棚户区改造、铁路公路投资、城市交通设施升级等,而新的升级方向是提高网络带宽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政策信号已经发出。此外,是更果断地使用金融政策工具。下调央行市场操作利率、为三大政策性银行注入资金、延续降准、降息的节奏等,都是正在使用的政策工具而且还将继续使用。这其中,金融系统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服务是关键所在。
据央行调查,频繁使用政策工具已开始产生效果。2月降准和3月降息后,尽管许多企业仍未感受到融资贵、融资难情况的改善,但融资利率已开始降低。到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3%,比上年末下降1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0个基点。随着此次降准和继续降准降息,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望获得更好的导引。
同时,降准也预示了政策储备的一些共有难题。比如,既要让释放出来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又要防止资金过度向虚拟经济市场集中,如何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平衡是固有考验;又如,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是流向中小微企业,但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有天然的信用不对等问题,如何既让资金能够支持中小微企业,又防止银行呆坏账猛增,也是一个老难题。再有,高频率、大力度的降准降息,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空前增大。而基于人民币国际布局的考量,基于中国成为以亚投行为标志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共建者这一发展,人民币显然不能大幅度贬值。降准降息如何平衡出口需要和国际政治需要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所有这些考验,表明从去年11月以来已然成为规定动作的降准降息,不能在过去的逻辑层面上展开,还必须植入改革基因。同样是降准,过去只需要考虑刺激经济这一个诉求,今天还需要增加刺激改革的新诉求。只有意识到必须以改革配套政策工具的使用,降准降息才可能效应最大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成长的动力。(本版撰文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