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爆炸之后,PX依然不能因噎废食
政府不能“掩耳盗铃”
在国外,PX项目更多是企业行为,但在中国,因为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市场选择,所以民众的抗议往往直接指向政府,而不是企业。同时,最近几年来,民众日益增长的环保诉求,加之舆论对民众情绪的迎合,所以,给社会一个感觉,即发展和环保这对矛盾不可调和,变成了二选一的“零和游戏”。
但实际上,从国外的发展来看,环保问题都是在发展中解决的。尤其对中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总开关,这一切难题,自然包括环境问题。当然,面对民众汹涌而来的环保诉求,政府光靠打压、欺骗,明显是“掩耳盗铃”,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把民众进一步往对立方向推。
就PX项目来说,政府扮演民众与企业之间的“平衡者”,发挥桥梁作用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政府要显得更加超脱,协调企业和民众的利益诉求,而不是充当企业的“急先锋”。
但遗憾地是,从最近的PX事件看,许多的地方政府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亦或是因为短期利益的诱惑而放弃了上述的做法。为了自己的政绩和GDP,这些地方政府往往急着要这块蛋糕,环保审批经常是走过场,甚至在被环保部要求整顿的情况下依然“顶风建设”。
而在遇到民众的抗争时,地方政府也没有摆出与大家心平气和认真谈的姿态,不过虚与委蛇,暂停项目待局面平稳后再继续推进。既没化解公众的疑虑,也没解决他们实质的损失。
而相关企业则有可能在此期间游说其他地方政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打游击战。但这些做法都没有实质改变项目建设中的瑕疵,只不过是想在风口浪尖上避一避,风平浪静后一切照旧行事罢了。
如果始终按这样的模式发展,那么政府、企业与民众在面对PX项目时还会展开“拉锯式”的抗争。因为双方没有在一系列事件中找到沟通的方式、感知对方的善意,又如何能放下心防,进一步去接受对方呢?
就像人与人的交往一样,陌生者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而他时常展现的神秘与冷酷更会让人心生恐惧。而在走近、了解之后,这样的心防会慢慢卸下。中国的PX项目想要像国外一样让民众内心坦然的接受,恐怕政府和企业要为民众揭开神秘面纱,让大家看得到、走得进,用严格的环保标准、完善的防范措施保障项目的运行。
这个是消除疑虑必须具备的诚意,也是政府和企业说服民众必须要付出的成本和耐心。
文/桃花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