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创作者是厦门人
2011年6月5日,曾竹韶(左)在北京家中听取曾营小学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曾营小学 供图)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商报记者 | 谢祯 通讯员 | 黄坚定
如果不是集美曾营小学百年校庆上他的贺信和同期声祝贺影像,如果不是曾营小学门前他苍劲有力的校名题字,中国雕塑圈外甚至厦门的家乡人可能都不知道,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创作者、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就是杏林人,毕业于曾营小学。在昨日厦门市曾竹韶艺术研究会成立之际,研究会相关成员向记者讲述了这位著名雕塑家跟厦门的点点滴滴。
雕塑泰斗杏林出生
1908年,曾竹韶生于原同安县安仁里曾营乡(现集美区杏林街道曾营社区),1915年就读于龙山学堂(曾营小学前身),儿时生活在鼓浪屿。1919年,曾竹韶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移居到缅甸仰光。1924年从缅甸回国,在集美学校攻读商业专科,随后返回缅甸。
3年后,返回祖国的曾竹韶毅然投身革命建设之中,利用华侨身份掩护多名共产党员安全转移。1927年5月,曾竹韶到达上海,得知杭州创办了国立艺术院并于年底招生的消息,便转赴杭州备考,于1928年初考取了杭州艺专,学习绘画和雕塑。1929年,曾竹韶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学习艺术。1931年,曾竹韶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1935年又进入雕塑大师马约尔工作室继续学习。
1952年,曾竹韶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创作,开创了新中国城市雕塑的先河,同时也将他个人的雕塑生涯推向了顶峰。而其代表作《李四光》、《何叔衡烈士》肖像、《蒲松龄》半身像、《蔡元培》半身像、《孙中山》全身铜像等,也给中国雕塑界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瑰宝。
曾竹韶还酷爱音乐,在旅居巴黎期间,他白天学习雕塑,晚上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在此期间曾竹韶结识了音乐家郑志声、冼星海等人,并于1932年3月在巴黎与冼星海、郑志声、李俊昌、季继仁五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