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所办《中国白话报》。
创办福州第一座新式学校:福州蒙学堂
心中有清晰梦想后,林白水这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独角兽”,开始拿笔做“武器”,办学校、办报纸,用自己的方式匡扶正义。
办完叔父丧事,因年轻有为,林白水在杭州被彼时思想开明的知府林迪臣聘去,与高梦旦、林纾等一起,为家中幕僚。在此他悟出:救国第一要义是教育,要先教育唤起国民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然后才能谈革命。
1902年寒假,林白水回到福州,与表兄弟商议后创办了福州第一所新式学校——福州蒙学堂。他负责筹措该校一切费用。该校地址在现在文儒坊16号原卢厝祠内,坐南朝北,共三进院落,分中学和小学两部分,学科中有军事训练以备来日革命之用。
林白水在福州时,每天对学生大量灌输爱国思想和革命意识。学生中有一、二十人后来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就包括方声洞、黄光弼等。他还利用在杭州养正书塾、求是书院当总练习的机会宣传革命思想。
1901年6月,林白水正式成为新创办的《杭州白话报》主笔,正式开始报人生涯。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1903年自办《中国白话报》。此后,他开始用“宜樊”“宜樊子”等笔名,奋笔疾书、针砭时弊。
有个事件不得不提。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这是1904年底,林白水在《警钟日报》发表的一副对联。当时的清廷不顾内忧外患,大肆庆贺慈禧70岁寿辰,林白水愤而写下这副对联。
该联字字辛辣、句句见血,拍案叫绝,既让清廷咬牙切齿,也让世人领略了他的才华,外省许多报刊纷纷转载。
辛亥革命后,林白水一度出仕,仅短短三年。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一度引来非议。对此,其女林慰君在所著《我的父亲林白水》写道:“他们如果知道先父曾为了替家乡除害,赶走彭寿松,间接地救了很多人命,又把十几位无辜的乡人从狱中救出而免死,大概对先父就不会苛责了。我们怎么不相信他是为救别人而牺牲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