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所办《社会日报》。
在私塾先生处了解到新式学校和报纸
因家贫,林白水小时读书完全由母亲教导。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14岁时,已把十三经都读完了。
母亲不想辜负了儿子的天赋,便把他送到娘家去读书,因为娘家有私塾老师。而正是在私塾先生处的所见所闻,改变了林白水的命运:他在那里首次知道新式学校及“报纸”。
来到舅舅家,林白水和他的两位表兄一起,在当时著名文士高啸桐门下学习。林白水很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常有自己看法。比如对私塾制度,他就觉得私塾制度不太好。他觉得:第一,没钱人家的子弟无法读书;第二,即使有钱,上得起私塾,但老师若不好,学生们便很吃亏。
虽不喜私塾,但是他对老师却非常尊重,每天下课表兄弟们回自己屋里温习功课后,他仍留在书斋,一面写字,一面和先生谈话。有时候老师有朋友来访,他便给客人倒茶点烟,一面伺奉一面注意听他们谈话。
在听老师和友人谈话中,他知道了中国的邻国日本,已有新式学校,穷人孩子也能去读书。他还听说,日本还有“报纸”这一神奇的东西,所有人可以从报上知道世界大事和国家大事。
从那以后他的心里默默种下了两颗种子:一是创办新式学堂,让穷人孩子享受平等读书机会;二是创办报纸。
待到林白水十八、九岁,由于他诗词和书法出名,早已成为闽中名士。有朋友劝他参加科举博功名,他却不屑做腐败无能清政府的官。他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把福州开辟为商埠是福州和全国的奇耻大辱。
接下来,他的人生轨迹因为不去参加科考反而迅速发生了变化。19岁那年,林白水经恩师高啸桐介绍,来到石门知县林伯颖家担任私塾教师,主讲新文学。在此他遇到了讲旧文学的林纾。
担任私塾教师才一年多时间,林白水便接到噩耗:叔父在甲午海战中殉国了。由于叔父小孩都尚小,才20岁的他一手主持了叔父的丧事。此事更让他看清了清王朝的真实面目,并决定: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