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中国品牌在海外)
2014年12月3日,中国银行在巴黎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 |
未来三年,力争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授信达到1000亿美元,这是中国银行在3月业绩发布会上发布的计划。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出台,作为中国唯一连续经营百年以上的银行(成立于1912年),中国银行将“成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深深嵌入新的发展愿景中。
历经百年遍及42个国家和地区
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金融城,并没有因2008年以来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撼动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但有所变化的是,金融城内的中资银行日益壮大。说起中国银行与金融城内外国银行同台竞技,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末。
早在1929年,时任中行总经理的张嘉璈率团考察,历时10个月、途经18个国家、跨越亚欧美三大洲,最终选定在伦敦设立首家中行的国外网点。这次旅程不仅开启了中行走向世界金融舞台的序幕,也为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那么“国际化”早已根植在中国银行的血脉中。从1929年通过伦敦网点首次走上世界金融舞台,到目前遍及42个国家和地区、620多家经营性分支机构,中国银行紧盯“国际一流”并在一路赶超。
跨越了两个世纪,中行的海外网点早已不是一张旧书桌、三四个员工的旧黄历了,如今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银行又一个业务主战场。2014年,中行海外机构实现利润总额86.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1%,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22.98%,比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
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银行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所提供的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基本上以吸引外资为主,把资金、技术、管理“请进来”。中国银行作为国家对外的金融窗口,成为承担国家战略的排头尖兵,那时海外网络布局猛然提速,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重点覆盖亚太的9个国家和欧美的11个国家和地区。
争做中外企业的金融桥梁
当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又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共有65个,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与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需求非常强烈。中国银行已经在其中16个国家设立机构,还在两个国家筹设机构。
“未来的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的投资累计达到3000亿至4000亿美元。”中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中国银行一直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了中行分享红利的好机会。仅2015年中行就计划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不低于200亿美元。
其实,“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不仅是红利,更多是面向国际、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大好机会。加强境内外联动、商行与投行联动,中国银行可以为“一带一路”客户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股权投资、基金、航空租赁等多元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而随着中国银行海外机构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与国际重点企业的合作也会增多,将更有利于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及跨境并购项目。
未来,中行打算进一步增强在东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的机构设置,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金融的网络不是一天铺就的。中国银行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拥有较为合理且深入的布局,现在恰逢其时。”田国立说,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行理应成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争做“一带一路”中外企业的金融桥梁。
(据新华社电 记者吴雨、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