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试验创业教育改革 成陕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2015-06-03 11:35:29来源:中国日报

“3+1”模式

“双师”辅导

■商业计划书代替毕业论文答辩,进入“创业生班”学生6年近1300名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92年的民办高校。很多人对民办高校戴着“有色眼镜”,创业学院院长韦苇教授曾经也不例外:“以前有偏见,认为民办招的不是三本、高职就是落榜生,素质不行。”

“学校不是名牌,学生对自己也没有过高期许,如果能够经得住打磨,从基层摸爬滚打干起,就可能赢得人生出彩。”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向记者表示,通过对校友跟踪调研发现,“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冲动和成功率并不比重点大学低,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还几为空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方向,2009年,西安外事学院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成立了创业学院,成为该校一个实体的二级学院。如今,全院已有专兼职教师45人,还特聘了80名校外企业家导师。

“如今大学生获取知识是极速的,而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却普遍滞后,不改革怎么行?”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鹏说。改革的锋芒首先直指课程结构。

2个必修学分,36个学时;从头两年的讲义,到编辑出版“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创业基础教程》,6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先后已有3万余学生接受了创业普适教育。

“如果说普适教育必修课是让我们了解何为创业,点燃梦想,那么‘3+1’后的‘创业生班’才是‘真刀真枪’实干”,大四毕业生李呈龙向记者介绍说,他在校期间偶然接触到单车出租行业,感觉概念时尚、前景广阔,“上了创业必修课后很受鼓舞,决心创业,进入大四后就上了‘创业生班’。”

这就是该校独创的“3+1”模式:学生入学前3年可以选择接受创业普适教育,进入大四后“分流”,从全校公开遴选200名左右有创业意向者编入“创业生班”,在创业学院教师和校外企业家“双师”辅导下着手启动项目,用商业计划书代替毕业论文答辩。

“单车出租商业模式很单一,拼价格也没有优势”,刘显升作为李呈龙的指导教师,建议他把商业模式重构,从生活馆的概念入手,通过整车购买、服务维修、社区活动等增加盈利点。今年5月,李呈龙的“小单车生活馆”商业计划书已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实体店也在校外正式开张营业了。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创业学院“创业生班”目前建成了两个ERP(企业资源计划)创业实验室,可同时容纳上百名学生进行企业注册、生产、营销、融资、财务管理等情景模拟对抗训练。

据统计,6年来该校大四年级进入“创业生班”的学生已有近1300名。校园自媒体、婴儿辅食经营、二手手机收购出售……“2015届毕业生中,‘创业生班’共45个团队,一半以上成功创业。”韦苇介绍说。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