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浅海养殖业逐步退出 福州近海养殖遇瓶颈

2014-12-29 09:12:44来源:福州晚报

  以罗源湾开发区的松山镇为例,该镇原为海水养殖大镇,最高峰时,仅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就有4万多亩,产量4万多吨,是我市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2010年罗源湾开始大开发,渔业养殖面积锐减,劳动力转移问题被摆上了桌面。当地渔民也面临转业、转型难题。在此困境下,一批勤劳、精明的渔民率先“走出去”,他们走南闯北建基地、拓市场,发展“三外养殖”(湾外、省外、境外)。

  “目前,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外都有罗源县的白对虾养殖户,除了发展湾外养殖、省外养殖,渔民还将目光投向境外。”罗源县农兴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翁代财告诉记者,不少渔民有出国发展水产养殖的想法,可又面临“人生地不熟”的问题。而此时恒盛昌(福建)投资有限公司正在全省到处“寻人”赴境外养殖。

  去年该公司和印尼材源帝集团在瑟兰岛购置了7600公顷的对虾养殖基地,急需大批养殖高手加盟。一方有人没基地,一方有基地没人。企业、渔民一拍即合,签约合作共赴境外发展水产养殖。据介绍,印尼自然资源条件好,养殖业发展较晚,想引进养殖技术、资金;而我市养殖业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发展空间不断缩小,需要另辟天地。

  发展境外水产养殖 技术和政策瓶颈有待突破

  “要有序引导我市渔业企业发展境外养殖,制订境外养殖发展全局规划,避免一哄而上,重蹈国内养殖发展的覆辙。”福州市渔业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发展境外养殖,要充分利用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环境条件,积极发展境外养殖基地,以印尼、缅甸为重点,着力开发印尼瑟兰岛对虾养殖基地、金马安、纳吐纳、巴淡岛网箱养殖基地和缅甸维桑网箱养殖基地。认真总结境外养殖经验和合作模式,努力扩展增加养殖基地、养殖面积。

  “我市远洋企业在东南亚拓展境外养殖产业,主要优势有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优质的鱼类资源,还有良好的渔业合作基础。不过要进一步壮大境外养殖产业还需突破人才、技术等瓶颈。”福州渔业水产专家表示,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拓展境外养殖基地还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境外水产养殖面临的劳动力与技术制约问题:一方面,国内劳务输出受制约,印尼等国都要求外资或合资企业大量接纳当地人员,解决东道国劳动力出路;另一方面,印尼等国养殖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没有能力开展养殖病害监测监视,福州企业在当地大面积、大规模发展养殖之后,一旦出现严重的养殖病害,容易造成巨大损失。此外,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缺乏,榕企要从国内购买运往境外,不仅增加投资成本,也延长建设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壮大福州境外水产养殖行业还离不开政策优惠与扶持。目前,境外基地水产品运回国内要征收13.9%的进口增值税,这大大增加了优质养殖产品运回国内的加工、销售成本。因此,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对开发境外养殖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渔民合作组织予以资金扶持及政策优惠;积极向国家争取自养水产品运回国内免征进口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福州晚报记者 李永华 通讯员 林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