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子明作品。
刘子明作品。
续“重彩”情缘:多种艺术“撞色”出新 宫廷工笔画遗韵重奏
“一个中学生怎么敢写剧本呢?”“能达到这种程度,有时我都不相信是自己画的”——采访中,刘老多次发出慨叹。她说回想这辈子自己做的很多事,会觉得不可思议:20年舞台表演历程的转变,20年群众文化工作的收获,40年后还能重新拿起画笔……
据刘子明介绍,她一退休就去报考了老年大学学美术,迅速重拾童年心中对工笔画的热爱。1990年,省艺术馆少了位资深编剧,老年大学里却多了一位工笔画新锐。
她的这份热爱历经40年风雨有增无减。在老年大学,刘子明一画就是10年。她每天带个馒头去上学,在美术系课堂上她逐渐地系统掌握了墨的运用等科班知识;结合当年线云平传授的宫廷院体画精髓,她精益求精。
虽然放下画笔已40多载,但当她重拾画笔,并未感到吃力,甚至还感到前所未有的得心应手——因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汇贯通后的气韵、气势,让她画中的人物鲜活起来,使画作既有古典宫廷派的韵味,又有靓丽青春的气息。加上她自己聪明和勤学苦练,她的宫廷工笔画艺越磨砺越光芒。
“艺术上有很多东西是融会贯通的:为什么有人说我画的美人脸那么美——这是我做戏剧工作、学化妆练成的;为什么说我画的花叶有动感——因为我搞舞蹈艺术很多年,熟悉形体动态美。”刘老说,“现在我常用‘线条’、‘气势’给学生讲画。我向学生讲解‘圆的无限之美’时,就拿戏剧中转身、打动等动作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