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2014》保卫蓝天 就得动真格
2014-12-22 19:01:51
五、更难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看来能源结构调整,还需要一系列细化的政策保驾护航。不过,比起能源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显得困难重重。
过去几年,中国超过两位数的GDP增长,主要依靠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仅5年间,发电量增加63%,粗钢产量与水泥产量分别增长74%和76%,机动车产量增加220%。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叶檀:经济结构必须转型,以前粗放的靠廉价的能源、廉价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来发展低端制造业,然后又制造产能过剩,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绝对绝对不能再发展下去,应向清洁经济方向来转变。
作为全国钢铁、玻璃生产大省和重要的水泥、煤炭生产基地,河北既面临发展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调整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巨大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不再为GDP排位纠结。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立下“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的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
河北省政府在唐山、邯郸、承德等3个设区市,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其中就有符合国家政策的设备。可见在化解过剩产能上,河北下了决心,出了重拳。今年12月份,河北又启动三大钢铁集团搬迁,压减过剩产能。
据测算,“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已压减炼铁产能2308万吨、炼钢产能2545万吨、水泥产能10966吨、平板玻璃产能4206万标准重量箱。在此基础上,到2017年,还要再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