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军遗留化武销毁作业启动 埋约33万枚(图)
2014-12-01 08:20:07来源:京华时报
在哈尔巴岭的深山里,民兵们挖出一个10米深的大坑。根据废损程度不同,毒弹做了不同的包装:甲种为好弹,外部良好,口螺结合紧密,无漏毒现象;乙种弹体吃土较久,部分破坏,有出毒现象;丙种为危险品,弹体较坏,有毒气外溢。装满毒弹后封顶的坑顶覆土3米左右,坑旁立上石碑,碑上刻着“日遗毒弹埋藏处”。
“开始都是成箱抬下去的,后来也有毒弹的炮弹皮。”刘立爱称,第一次埋藏的地点,被命名为一号坑。“后来还挖了坑,但没有一号坑大,数量也没那么多。”
在敦化的地图上,大石头镇哈尔巴岭村附近的四排树、炮弹沟,即为当年埋弹之处。废委会曾在埋弹的沟口栽下4棵杨树,以作标记。
据赵聆实撰文记载,一号坑于1953年挖成,东西走向,坑长25米、宽12.5米、深10米,内装1954年春运进的从县内大桥、秋梨沟、马鹿沟等地收缴的毒弹及从抚顺运来的两火车皮废、毒弹。装坑时以箱装毒弹铺底,上面散放规格不一的毒弹。装满后于1954年4月封顶,盖土3米。封顶后又于四角各立一块石碑,以示位置。
二号坑在一号坑东侧下方40米处,1955年挖成,南北走向,坑长20米、宽10米、深8米。1958年坑内毒弹装满封顶,覆土3米掩埋。
三号坑有一、二号坑的一半大小,1965年挖成,内埋1959年至1965年间在敦化各乡镇搜集的毒弹。
刘立爱称,当年为避免遗漏毒弹伤人,提出过“宁可错埋10发炮弹,不漏掉1发毒弹”的原则,所以坑中还混有少量标识不清的杀伤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