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酒宴名目多:一退休干部年随礼206次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周凯、陈俊)猪羊下崽摆酒,出狱办个“冲喜”酒,考不上大学也要来次“升学”宴……2013年,重庆大巴山区“国贫县”城口县庙坝镇共操办各类酒席1063次,收送礼金6300余万元,而全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和才9300万元。
基层名目繁多、大操大办的“红白喜事”近年来愈演愈烈,不仅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而且败坏社会风气。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通过乡规民约等方式整治各种“人情债”。专家指出,在全社会“反四风”的背景下,“倡俭治奢”也应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入不敷出”:一年收入2万,送礼近3万
“我们家去年一年收入才2万多元,光送礼就送了近3万元。”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兴旺村村民李习琼谈到“送礼”很无奈地说。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被“人情债”困扰的不止李习琼一人。
“酒宴”名目繁多,人情链越拉越长。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老人庆生外,出狱要办“冲喜”酒,买辆摩托车要办酒,家里牛羊下崽也要摆一桌。送礼对象从原来的亲朋、同事同学延伸到同事的亲朋、同学的兄弟姐妹。“在全县治理大操大办风之前,各种办酒通知贴满镇上的公告栏,一天到晚鞭炮响个不停。”城口县庙坝镇纪委书记冯乔明说。
排场越来越大。“你办50桌,我就办80桌。”庙坝镇排山村村民赵安德告诉记者,现在办100桌也不少见,常常是十几桌菜没人吃,造成极大浪费。
“行情”越来越高。一两百元是普通关系,三五百元正常水平,上千元也是常有。城口县明通镇退休干部杨应禄留着厚厚两本“送礼清单”:2001年送出827元礼金,2008年达到2.1万元;2012年更是高达8.45万元,送礼206次。
事实上,城口县只是全国基层“人情债”之痛的一个缩影。宁夏灵武市崇兴镇崇兴村一村民说,现在100元基本拿不出手,有些场合一般都要500元,去年总共出了1万多元的礼。而湖北随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人情消费2375元,比2012年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