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白云区退休村支书自办书院 唯愿书香伴农家

2014-08-04 16:03:40来源:人民日报

  重视实用技能,村民学会拜书为师

  “蓬莱书院”开办伊始,新鲜之余,更多村民是不解,觉得老支书有点“吃饱了撑的”。城里图书馆多好,人都去得少。农家书院,肯定无人问津。刘深灵却不信邪,“倡导多读书,要从自己做起,慢慢带动全村爱学、好学。”

  刘深灵个人办书院的想法得到乡里、区里的支持,很快就获得批准,尽管鲜有个人申请。不仅如此,区里的文明办、图书馆等单位还不定时送些书给书院。

  踏进“蓬莱书院”,刘深灵的客厅是阅读室,有一方桌,还有一摞摞叠起的塑料凳,供坐着读书。里面一间藏书室,三面靠墙的书架古色古香,系文化部门赠予,架上书籍基本摆满,室内也配有桌椅。

  刘深灵介绍,“蓬莱书院”目前共有藏书4000册,涉及文化、科技、政经、少儿、综合等,分门别类排列。其中,800册为明清古书,均是家里祖辈传承下来,有些虽破烂不堪,但弥足珍贵,读来另是一番滋味。“这里的书老少皆宜,学习、消遣均可。”

  开张头一两年,村里来看书的人的确少。村民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打麻将。学生们放学放假想着玩,看电视。主动请人来读,很多给点面子应付,下次便不再来。

  瞅准村里正在建“白云区农业现代示范园”的时机,刘深灵第一个在村里创办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老刘农家乐”,他用家里类似的藏书指导院落、厨房、饭厅建设,自种绿色蔬菜,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每年轻松赚十余万元,“眼红”了很多村民,纷纷来刘深灵家取经。老刘毫不保留传授经验,慢慢地村里建起十余家农家乐,很多发展起辣椒种植,碰到困难,拜书籍为师找答案,实在不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书院成了一个讲堂,成了一个议事之地。

  渐渐地,“蓬莱书院”有了些人气,甚至个别村民主动找书读。从被动去请到主动要读,进了一小步。刘深灵非常感慨,“不能死读书,学以致用,管用是硬道理,管用才觉得不可或缺。”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