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谢师宴”暗藏腐败 异化成敛财的工具

2014-08-18 09:00:20来源:人民日报

  公职人员屡“踩线”

  除了加大查处力度,还须监督纪委查办的效果和力度

  “叫停‘谢师宴’,是移风易俗的清风。现在很多‘谢师宴’已经变了味,有人将其作为敛财、攀比的机会;而有的商家为牟取经济利益,将其分价码等次,对奢靡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表示,我国国民普遍存在好面子、爱攀比的心理,尤其对于投机钻营之人,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狠刹,“禁令”必将流于形式。

  有学者认为,“谢师宴”主要还是社会的风气问题,治理需要长期努力。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公职人员,屡屡“踩线”,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出台了制度,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至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总结,对制度加以细化完善,不能因为当事人有意见就选择性执行,甚至虎头蛇尾。

  对“升学宴”“谢师宴”一禁了之,是否能彻底刹住借机敛财歪风?“只禁止,不监管,禁令就成一纸空文。”四川文理学院教授陈仲认为,禁令屡被突破,是因为缺乏严格的执行机制。“群众的每一个举报都会去核查落实吗?会不会办人情案?”陈仲认为,除了举报电话和邮箱,还可以从群众中选出“监督员”,同时监督纪委查办的效果和力度。

  “处罚的方式也要细化,宴席的规模不同,处罚力度应该有所区别。”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伏绍宏建议出台具体细则,将违规办理“升学宴”按照规模、收受礼金数额等划分为不同的处罚等级,使办案人员查处时有据可依,使被处罚者心服口服。

  (人民日报记者 何璐 张文 叶琦)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