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峡或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计划花费2600亿

2014-02-12 16:17:37来源:大众网

  165公里,说起来很近,不到2小时的车程;165公里,算起来又很远,因为需要绕道1980公里。165公里,是大连到烟台的直线距离,渤海海峡阻断了两座原本相距不远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大发达的城市经济圈。

  发改委1月29日公布的2014年交通发展改革工作重点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项目被再次提上日程,将结合“十三五”重大交通问题进行前期研究。这也让沉寂多年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据项目参与人士透露,经过前期实地调研,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报告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有望十年内正式建成通车。

  A 20多年的跨海梦想就要照进现实

  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的念头始于1992年。最早提出该设想并一直努力将其变成现实的,是烟台市。当年,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设跨海通道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烟台市、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根据柳新华最初的设想,如果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市就能成为一个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这将促进烟台跨越式的发展。那时的柳新华并没想到,自己一个基于城市发展的提议,无意间触发了那么多人的“跨海梦”。

  柳新华的基本构想是: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1993年,一个由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相关各方组成的课题组成立,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的研究团队就此组成。在此后的21年间,关于建设跨海通道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

  2004年,烟台鲁东大学成立了由何益寿、董国贤、柳新华等近30名专家组成的“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为实现跨越渤海海峡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撑。200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部门联合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领导小组”。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已被纳入了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在配套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到2013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这一规划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3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媒体披露,他已与其他8名院士乘坐轮渡,在大连烟台之间开展实地调研。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最终方案即将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消息一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再次引来各方关注。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已经完成,包括一个总报告、九个分报告,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现在辽宁、山东方面对推动项目的积极性都很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设立的重点咨询项目,项目组有工程院十几个院士参与,参与单位包括北京交通大学、鲁东大学、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等。

  B 全隧道方案,入口设在旅顺、蓬莱

  此前曾有专家提出“先隧后桥”的方案。2012年在实地考察和各种会议的研究讨论后,跨海通道正式否决了之前的方案,定为深埋的全隧道方案。王梦恕认为深埋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

  据王梦恕介绍,跨海通道全程123公里,平均深度20米至30米,最深约70米,以火车为主流运输方式,时速200公里。隧道建成后将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