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千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转企 老员工待遇不变
落实注册资本是大问题
新京报:在此次改制中,你感觉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柳斌杰:首先是思想观念,由于很多报纸都是“机关办报”,很多人还不习惯市场化模式。第二是身份的转换,按道理企业体制更有利于人们的发展,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事业身份,感觉这个更可靠一点,这次出版集团改制就碰到这个问题。
新京报:除了人员之外,还会碰到什么难题?
柳斌杰:还有就是资本问题。目前大多数报刊没有资本,过去在事业体制下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但在转成企业体制之后,国家工商部门对于企业注册资本是有明确标准的,经过调研。目前50%-60%的报刊都没有资本,怎么落实这些报刊注册资本是面临的大问题。
新京报:对于这些难题,目前有没有对策?
柳斌杰:一个就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当然思想认识的改变需要有个过程,我们会通过社会保障、政策优惠打消一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其实改制对个人待遇没有什么影响,不管是哪种体制,国家对个人都是做了保障的。
老职工收入不低于事业单位
新京报: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可能有所顾虑,对于他们有什么安置和保障政策?
柳斌杰:不想继续工作的,可以按事业单位办理退休,如果想继续干,可进入企业。对于企业我们做了保障,如果企业效益好,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碰到企业效益不好,我们要求企业转制时预留资金,保证转制企业原有老职工始终保持不低于事业单位的收入。
新京报:具体保障政策有哪些?
柳斌杰:之前事业单位是没有医疗、退休和失业三项保障的,转制后首先要落实这些人员的三项保障,政策要求,这些人员的保障将从之前工作年限算起。
新京报:这次转制是否会出现人员流动问题?
柳斌杰: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其他体制改革,现在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时候,人手比较紧张,不存在人员“下岗”一说,只是重组后精干主体,把人员分流到不同岗位。人的问题解决了,转制起来就顺利一些。
新京报:这次改制中财政部门是否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