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河口街区现古韵天际线
海丝印记、异域风情,这是福州南公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今年以来,该街区正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空间,还原历史文脉,同时开发其现代商业功能。8月3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该街区西入口的地标路通桥和路通庵,已经完成修缮。这里将成为连通街区和南公园的重要节点,同时露出具有新港明清风貌的古韵天际线。
保留老构件 修复老戏台
路通庵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风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
在修缮前,路通庵内存在不少搭盖,部分木构损毁严重,外部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砖房。8月31日,记者探访时看到,这栋带着明清风格的古厝,周边景观整治后,已经露出了带着古韵的天际线,融入内河沿线景观。
古厝内部的厅堂正在进行装修。负责打理路通庵的林先生说,经过修复,古厝原先的建筑构件得以保留利用,古厝在展现古朴风貌的同时,比过去更加坚固耐用。在修复前,戏台和看台很多区域不能使用,现在已经恢复了展演的功能。
台江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路通庵内的戏台之前濒临坍塌,这次戏台根据原先风貌修缮,戏台的藻井、支撑的梁柱等还是原先的老构件,糟朽损坏的木构件全部进行了替换,排除了坍塌风险。
古厝连公园 感受古风貌
南公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在以商业街的模式进行活化利用。根据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街区将打造开放公园、柳绿江岸、街巷串联的景观,同时立体开发,营造富有情趣的公共空间。其中,位于商业街最西端的就是路通桥和路通庵景观。
文史专家介绍说,该街区的商业街区域,从明代开始成为福州港,片区内有“一馆两桥三庙”,一馆是琉球馆,两桥是河口万寿桥和路通桥,而路通庵和天后宫、万寿庵同列为“三庙”。
根据《闽都记》记载,路通桥比路通庵的历史更长。这座石构拱桥始建于宋,且历代多次重修。
据记者了解,未来南公河口街区将和南公园无缝融合,路通庵、路通桥和南公园毗邻,在路通庵修缮的同时,南公园也将启动新一轮的修缮。未来,古厝和公园将形成一条游览通道,市民能在这里感受古园林、古厝、古桥等福州传统建筑带来的街区风情。(记者 石磊磊 罗丹凌 马俊杰 文/图 实习生 詹寄任 通讯员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