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1G到5G 标准之争争出了什么
近日,中国代表团向国际电信联盟“WP 5D”提交了5G无线空口技术方案。国际电信联盟将根据后续会议的评估与协调结果,计划在2020年6月举行的“WP 5D”第35次会议上正式宣布5G技术方案,届时5G第二阶段标准将完成。
纵览从1G到5G的移动通信史,每次信息通信技术变革都伴随着技术标准之争,历次的标准之争又产生了哪些后续影响?在笔者看来,移动通信标准竞争涉及面较广,但整体而言可从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参与标准制定企业的兴衰更替;二是信息通信产业的增质扩容。
技术难度越高参与企业越少
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移动通信标准已超越了其原有内涵,不再仅是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项准则,而成为决定技术演进趋势、影响前沿产业生态,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通信标准领域的竞争,不仅是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主动权和主导权之争,更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高级形式。笔者在此对1G到5G移动通信标准之争做简要梳理,以挖掘竞争演绎的基本规律。
从参与竞争的国家或地区来看,争夺1G标准主导权的主要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争夺2G标准主导权的主要有美国、欧洲、日本;争夺3G标准主导权的主要有美国、欧洲、中国;争夺4G标准主导权的主要有中国、欧洲;争夺5G标准主导权的目前主要是中国和欧洲。
不难发现,伴随通信技术的升级,制定标准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上升,有实力或条件参与竞争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参与竞争的主要通信设备企业来看,在1G到4G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爱立信、LG、朗讯、富士通、日本电器、西门子、三星、华为、中兴等一批科技企业,而到5G时代有能力参与标准制定竞争的,只剩下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和中兴4家企业。
回归移动通信标准的最直接目的,即让不同的基站设备与手机之间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规模效应,而掌握标准制定的企业则能通过规则和协议的方式控制产业发展导向,牢牢占据通信市场“蛋糕”最大的份额。同样,伴随标准制定难度的增加,有能力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也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