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运会承应中国体育转型 点亮青春生生不息

2015-10-26 18:12:44来源:新华网

凝神聚力 在圆梦两个百年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体育对于国家民族的精神价值在2500年前就有例证。公元前490年,雅典战士斐迪庇第斯狂奔40公里,高喊出“我们胜利了”。倒地死去的士兵传递的是反抗侵略的胜利喜讯,留存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不屈精神。

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道路上,体育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

1981年,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遭遇韩国队,在先失两局的逆境下背水一战连扳三局,晋级世界杯决赛圈。消息传来,北大学子热血澎湃,“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呼喊,响彻燕园。

民族情怀在女排缔造“五连冠”时得到彻底释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广为传颂,成为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2008年,著名的“奥运三问”刊发后整整百年,中国人圆了举办奥运会的梦想。圆满出色的组织工作,金牌榜首的竞技巅峰,托起激情澎湃的民族豪情。

过去的七年间,体育英雄依然能撞击人们的心灵,在低谷中爬起重夺世界冠军的女排仍旧能点燃人们的激情。但对更多普通人来说,体育已经不等于竞技,竞技已经不等于金牌。人们普遍以更加理性、平和、成熟的心态面对竞技场上的胜负得失。

在青运赛场,太原姑娘穆璐雅终场前命中三分但随后罚球偏出。本队恰以1分之差饮恨令拼到精疲力竭的少女掩面而泣,而现场观众在终场哨响后久久驻足,把掌声送给拼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太原女篮。

鲁迅先生曾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固然与物质雄厚有关,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坚强、开放、理性、成熟的精神状态同样重要。自尊、自信、自强,是一个民族傲然立于当世、昂首面向未来的精神基石。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体育既提供精神动力,也将成为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年前,《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体育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逆势上扬。阿里巴巴、万达等众多实力企业的重金投入,中超转播版权5年卖出80亿元,预示着体育产业十年迈上5万亿的宏图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体育产业更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激发活力,砥砺当下;拥抱青春,赢得未来。首届青运会奏响的体育进行曲,将激励新一代中国青年,用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勇气、理性平和的态度,为中华民族点燃生生不息之火。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73年前,林则徐在人生低谷依然无所畏惧,躬身为国。后世青年当以此为楷模,把个人理想融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用各自满怀激情的梦想共同托起沉甸甸的中国梦。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