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藏奇兵于乡野?谁陷日寇于汪洋?
2015-09-02 22:23:16来源:中国青年网
(资料图)白洋淀抗战纪念馆
国军迅速败退是必然的。地处抗日最前线的河北,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设施。平津失守后,国民党准备把空军用于河北作战,才发现河北竟然没有一个军用机场及油弹准备。而参战部队武器十分落后,只配备步枪、刺刀、手榴弹“三大件”。此外,国军的作战方法陈旧,单纯阵地式防守。8月20日制定的《第一战区作战指导计划》指出:“各部队无论其任务为防守或机动,务求疏散之配置,必须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以达到步步为营能攻能守之要求,而增强国军之强韧性。”依据这一原则,战役指挥者把10万大军分成3条防线,部署在东西近20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与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穿插迂回的作战方法相对比,失败无疑。同时,参战将领各有各的想法,部队内部派系林立,不能有效相互支持。所以,尽管爱国将士拼尽血肉之躯,结局仍是溃退,只能把百姓留给了日军的铁蹄。
事实上,国军败退,燕赵大地的抗战不过刚刚开始。日军占城,他们还没有尝到的真正的苦头。燕赵大地流传了70多年的抗日往事,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的。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便是雁翎队、小兵张嘎。
保定会战后,日寇开辟了一条从天津到保定的运输线,企图运送战争物资支援扫荡,而位于水路交通线上的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遭遇了无情的蹂躏和抢掠。在共产党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健、区长李刚义的领导下,孙革、姜秃、赵保亮、邓如意等20多位打猎世家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正式诞生。这些游击队员使用的武器“大抬杆”火眼口上要插一支雁翎防止火药受潮,游击队便取“雁翎队”。而这支队伍也成长出了电影《小兵张嘎》中为全国广知的抗日小兵 “嘎子”。其原型,是雁翎队第三任队长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