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复兴堡:百年土楼见证台胞抗战史

2015-09-01 10:54:17来源:新华网

在福建省永安市,一座始建于清代初期的土楼已历经百年风雨,这里便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直属台湾省党部驻地。

为何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会设置于福建?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落脚东南一隅的古堡又是如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联?

复兴堡,这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小土楼,四面群山环绕。走进古堡,房间轩敞明亮,古朴方正,一副“光复台湾、振兴中华”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永安市博物馆原馆长张承忠告诉记者,1943年底,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由漳州迁至永安,当年春节,党部悬挂上这副对联,并取其中“复”、“兴”二字为古堡命名。其主要任务便是在东南要港设立交通联络站,作为枢纽,开展光复台湾工作。

1995年,张承忠无意中在《台湾史料档案》一书中发现复兴堡的文字记载。随后,他多次来到复兴堡所在地考察,在当地老人的口述中了解到这座古堡的历史。 2009年,台湾实践大学董事长、台湾当局前副领导人谢东闵之子谢孟雄回访永安,再次印证了这座古堡便是国民党直属台湾省党部驻地,谢东闵作为当时党部的执行委员兼宣传科长,就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

永安民间党史研究学者安孝义介绍,彼时复兴堡内的党部人员大都是台湾抗战救亡的积极分子,他们在永安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活动,包括党部联络,培植台籍人士、发展党员,收集日军在台情报,为复台做前期准备工作,其还派员潜往上海、厦门、香港等沦陷区,发动台籍人士,潜返台湾岛内开展活动。

期间,党部编辑出版了《台湾研究季刊》、《台湾问题参考资料》等刊物,旨在研究台湾问题,加强国人对台湾的认识,并作为政府接收建设台湾的参考。

时任《台湾研究季刊》主编的谢东闵曾在回忆录《归反》一书中写道:“民国十四年,我从台湾迂回日本前往上海升学,是因不愿接受日本帝国统治,而归还祖国怀抱。那时我心里发誓,只要日本统治台湾,我就不回台湾宝岛家乡。二十年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我得以不违誓言,堂堂正正归还家乡。”

老台胞余璞曾亲身经历了70年前党部在复兴堡的旧事。余璞后人余尔望告诉记者,当时老人被征召到党部做杂务,经常手摇发电机保证电台通畅,在人、财、物极为缺乏的条件下,老人和20余位党部成员,广泛团结台籍志士,为台湾回归祖国不遗余力。

1945年5月,谢东闵作为第一位台籍国民党代表,出席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提出“拟请中央统一加强对台湾工作之领导并从速确定台湾法律地位”,提案经中央采纳,时年9月,台湾党部更名为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并在复兴堡举行挂牌仪式。11月,抗战胜利后,党部随国民中央政府赴台开展接收工作。

轰轰烈烈的抗日复台工作让这座百年古堡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台湾省党部不在台湾而在福建的错位赋予了古堡传奇的色彩。2013年,复兴堡作为永安“抗战旧址群”的文物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兴堡是重要的抗战遗迹,为建设、光复台湾培养了大量人才,也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珍贵文物,其有力地驳斥了当前岛内‘台湾没有参加抗战’的谬论。”张承忠说,保护好这批文物,将有益于两岸人民共同铭记这段抗战史。

(记者 刘姝君 陈旺)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