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汀医改:办好卫生院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核心提示
医改好不好?老百姓用脚来投票。在福建闽西边陲小城——长汀,九成百姓会找熟悉的村医、会去卫生院,不出县城就能看好病。2014年,长汀县内就诊率高达九成,住院率高达八成多,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到大医院”的就医格局。
2014年,国家卫计委专家组考察长汀基层医改后,评价“全国基层卫生院系统万花纷谢,只有这里一枝独秀”。2015年,长汀医改“一归口、三下放”的做法被写入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现在,长汀县所在的龙岩市正在全市推广“长汀经验”。
看病不出县,长汀是怎么做到的?海都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三权下放:卫生院“打鸡血”巨变
8月11日,海都记者来到长汀县新桥中心卫生院里,几栋医疗大楼气派排开,院内清泉绿树、草木茵茵,空气怡人。长汀县精神病防治院就坐落在卫生院里。
“去年我们收治了近万名精神病患者。”院长戴秋林豪气地说,今天有402名精神病患者住院,不仅有镇里的,整个长汀,甚至周边宁化、武平县等患者都送到这里。
一个镇卫生院怎么会建起精神专科医院?院长戴秋林说:都是被逼的。
新桥镇离县城很近,只有13公里,患者去县医院很便捷。镇里人口只有两三万,患者自然也少。过去,新桥中心卫生院编制的床位只有60张,还是住不满,职工只有26人,病人不多,医生积极性也不高。戴秋林直言,院长不好当。
而新医改启动后,长汀将人事权、分配权、经营权全部下放给18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行聘用人员;奖金可自行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在保证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上,乡镇卫生院可自主发展自己的特色专科。
要做就做“县医院不愿意干的、村医又干不了的”。戴秋林看中精神病科的路子。“三权”一到手,老戴一边盖新病房楼、一边招聘相关专业人员。短短几年,新桥卫生院就发展成全县、甚至是全龙岩市颇具实力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今职工超过200人,去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
三权下放,不仅院长有积极性,医生做事也有积极性。在另一个乡镇河田卫生院,王马荣医生病人最多,每月门诊量高达1500多人次,每月收入轻松过万。曾去外省开诊所的他说:“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