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补换领车牌证无需提交居住证或暂住证
为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交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广泛深入调研论证和多地区进行试点基础上,公安部决定,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 全面提升公安交管部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近日,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为什么要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
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目前全国有2.71亿辆机动车和3.12亿驾驶人,近5年平均年增长分别达到7.56%和9.73%,由此产生的交通管理业务和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
2014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办理各类交通管理业务7亿多笔,平均每天办理约300万笔,近5年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10%,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交通管理部门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虽然采用了延长办公时间、增设便民服务工作站等多项措施,受限于警力资源、业务场所、办理时间等诸多因素,群众办牌办证、缴纳罚款还要排队等候、往返奔波,存在不方便、成本高、负担大等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方便快捷的要求。
为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交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公安部正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以全面提升公安交管部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问: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有何重大意义?有哪些特点?
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与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融入“互联网+”打造交通管理服务体系升级版,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和完善工作方式,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是一项深化公安改革、实现交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式转变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该平台建设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贯穿了便民利民的理念。无论是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还是协调相关部门实现业务协同配合,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互联网+交通管理创新”带来的便捷服务。
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实施互联网服务管理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创新了工作机制,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建立了适应“互联网+”特点的全新工作新机制,在简化办事手续流程、破除跨省跨区地域限制、延伸服务、实现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等多方面体现交通管理服务改革和创新精神。
三是坚持了顶层设计、开放共享原则。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组织开发全国统一的应用软件,实现业务流程、服务功能的规范性和信息互联互通。要统一互联网服务域名、使用专用服务短号,打造统一的服务品牌,优化用户体验,树立交警惠民服务新形象。同时,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还与财政、银行、邮政、通信运营商、医院、汽车销售服务店、驾驶人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单位,实现了业务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协同,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的原则。
问: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的具体建设任务有哪些?
答: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有以下六项主要任务:
一是融入“互联网+”,打造交通管理服务升级版。全国将建立部、省(地市)两级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群众提供考试预约、办牌办证、违法处理等业务服务,提供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违法、出行路况等信息查询和告知提示服务,并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公告、公布驾驶人考试计划、机动车选号号段、强制报废机动车、校车驾驶资格作废等信息。同时,平台可开展安全驾驶、恶劣天气注意事项等警示教育,提供办牌办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处理等业务办事指南、咨询互动服务。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综合服务体系,实行网上网下互联互通。建立互联网服务窗口,实行网上注册和互联网服务窗口实名认证两种注册方式,并将互联网服务窗口延伸至基层所队、考场、执法服务站、邮政服务点等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同时,简化办事手续,取消业务申请表等纸质材料,群众可网上提交申请信息,互联网服务窗口网下审核材料、制作牌证、交付寄递。平台还将取消补换领牌证时审核居住/暂住证的要求,并破除地域限制,实现全国范围内异地办理交管业务。
三是提供多种方式,适应差别化服务需求。平台将提供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电话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全覆盖。利用不同服务方式的特点,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习惯偏好、不同生活环境群体的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对不会上网、没有上网经历或者偏远农村、山区等没有上网条件的人群,也做了重点考虑。
四是统筹相关社会资源,协调多部门提供多元化、一站式、协同服务。公安机关将协调通信运营商,实现全国范围内、不同通信运营商手机用户告知信息互联推送和语音服务。公安机关将与邮政部门合作,为群众提供办牌办证邮政寄递服务,还将协调财政、银行等部门,实现交通违法罚款、驾驶人考试费等网上缴纳。通过互联网把交通管理业务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和场所关联起来并延伸服务,实现医院网上提交驾驶人体检证明、汽车销售服务店办理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驾驶人培训机构办理驾驶证申请、群众预约机动车检验机构和检验时间等。
五是统一服务品牌, 优化用户体验。为方便群众使用,提高辨识度,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交通管理社会公信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将使用全国统一的“12123”交通安全专用公益类服务短号,启用“122.gov.cn”交警专用的互联网域名,建设和应用全国统一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系统,推广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手机APP,实现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
六是加强安全防护,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建立互联网服务平台安全运行环境,防范网络攻击,保障群众公平获取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号牌选择等服务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同时规范互联网服务平台运行和使用管理,建立日常运行维护、安全监控工作机制,保障信息安全,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安全服务。
问:群众通过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能得到什么实惠?可享受哪些服务?
答:目前,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提供10大类131项服务和管理功能:
(一)预约服务。一是围绕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实行互联网驾驶人自主考试预约。车管所在互联网公开考试安排计划,考生可根据考试计划通过互联网、电话、车管所服务窗口等渠道,自主报名预约考试,选择考试日期和考试场次。系统将根据考生上一次考试时间、提出预约申请日期等情况,自动、公平计算考生排序,保障考生约考权益,促进驾考廉洁公正。二是对接机动车检验机构,方便车主提前预约机动车检验时间和检验地点。对于车主按照提前约定的时间前往检验机构的,检验机构将优先安排检验,减少群众排队等候。
(二)办牌办证服务。一是提供互联网预选机动车号牌服务。车管所在机动车号牌号码号段启用之日前至少三个工作日,向社会公布启用号段、启用时间等信息。新车车主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行编排或计算机自动选取的方式,在网上预选机动车号牌号码,确保号牌管理公开、公平、公正。二是提供补、换领机动车号牌、检验合格标识、行驶证、驾驶证等牌证服务。群众通过网上提交申请,经车管所远程审核后制作牌证,并由邮政部门寄递送达、收款、收回原牌证,实现办理、缴款、寄递一体化。三是委托医疗机构办理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业务。60周岁以上和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人在医院体检后,直接由医疗机构受理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业务,并将业务信息交换至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减少群众来回奔波,保证体检报告真实性。四是委托汽车销售商提供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服务。建立汽车销售商领用、核发、核销临时行驶号牌的工作机制,新车车主在购车后,直接通过汽车销售商获取临时行驶号牌,相关业务信息交换至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既方便了群众,也加强了临时行驶号牌管理。
(三)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整合财政、银行等部门资源,对接各地网上非税电子缴款平台,建立交通违法罚没款网上缴款渠道,实行网上自主接受交通违法处理并缴纳罚款,打破交通违法处理的时空限制。
(四)出行服务。提供行驶路线、拥堵情况、沿途事故黑点、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道路施工、气候情况等信息服务,方便群众合理规划出行时间、路线,缓解交通拥堵。
(五)信息查询。提供机动车状态、驾驶证状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机动车强制报废日期、驾驶证审验有效期、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提交日期、交通违法等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及时、准确、动态掌握个人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处理。
(六)告知提示。采用网页信息、手机短信、APP消息方式主动推送机动车逾期未检验、连续3个检验周期未检验强制报废、临近强制报废年限1年以内、临界报废、逾期未报废、逾期未办理机动车转入业务等机动车业务告知提示信息,主动推送AB类驾驶证实习期记分、驾驶证审验、驾驶证逾期未换证、未按期提交身体条件证明、驾驶证注销等驾驶人业务告知提示信息,主动推送机动车电子监控违法行为记录、交通违法记分达9分、交通违法记分满分等违法业务告知信息。提醒车主和驾驶人依法及时办理。
(七)信息公开。向社会提供机动车登记证书未收回作废、机动车号牌未收回作废、机动车行驶证未收回作废、机动车临界强制报废、机动车逾期未参加检验、驾驶证逾期未换证、驾驶证逾期未审验、驾驶人逾期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注销机动车驾驶证增加的准驾车型等信息公告服务。向社会提供考试计划、机动车选号号段、驾驶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三年内驾龄驾驶人交通违法率、三年内驾龄驾驶人交通肇事率、满分大中型客货车违法行为人、严重交通违法人员、强制报废机动车、校车驾驶资格作废等信息公布服务。依法推进信息公开,提高服务管理透明度。
(八)重点对象管理。为750多万家客货运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校车管理等重点单位提供营运车、校车及危险品运输车超期未处理违法累积3个及以上、每月辖区校车标牌信息、每月校车违法和事故及检验等信息、客货运车辆逾期未检验和未报废信息等重点车辆通报、抄告服务,提供大中型客货车和出租车驾驶人吸毒成瘾注销驾驶证、大中型客货车和出租车驾驶人吸毒行为记录、校车驾驶资格注销、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降级注销等重点驾驶人交通安全信息通报、抄告服务,提高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水平。
(九)交通安全宣传。开展影响范围较大的交通管制措施、恶劣天气、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占道施工等交通安全警示信息服务,以及守法驾驶、安全驾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恶劣天气驾驶注意事项、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等交通安全教育信息服务,提高公民交通安全和文明意识。
(十)业务咨询。提供办牌办证、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等业务办事指南,交管部门、车管所、警务室、服务站、安检机构、事故快速理赔点等交管业务办理点地图服务,以及自助、人工语音咨询互动服务,解答群众办事疑问。
下一步,平台相关服务项目还将根据群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也期待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有关建议可发送至fwptyj2015@126.com邮箱,也可向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微博、微信反映。
问:能否着重介绍一下该平台的服务管理创新点?
答:为顺应“互联网+”交通服务管理特点,提升用户体验,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在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中,有以下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群众在办理补换领牌业务时,取消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相关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可通过网上提交申请信息,互联网服务窗口网下审核材料、制作牌证并交付寄递。
二是在补换领牌证时,无需提交居住/暂住证,切实解决已迁离牌证注册地群众无法提供有效居住/暂住证的问题。
三是实现全国范围的跨地域信息交换和网上服务漫游,由“服务跟着管辖属地走”转变为“服务跟着群众走”。群众可在全国任意地通过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交业务申请,并享受全国范围的邮政寄递服务。
四是群众可在本地已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服务的任意医疗机构办理驾驶证申领、转入和恢复驾驶资格时的出具身体条件证明业务,可在本省已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服务的任意医疗机构办理C5驾驶人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业务,可在全国范围内已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服务的任意医疗机构办理有效期满换证、达到规定年龄换证和因身体条件变化降低准驾车型换证的出具身体条件证明业务,以及60周岁以上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业务。
问:群众可通过哪些渠道使用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平台又怎样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
答:关于这个问题,平台建设之初我们就做了充分考虑。为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习惯偏好、不同生活环境群体的服务需求,平台提供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等多种服务渠道。
网页服务通过研发统一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应用软件,使用122.gov.cn网络域名,以网页方式对外提供服务。
手机APP服务通过研发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覆盖苹果(IOS)和安卓(Android)两大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语音服务通过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合作,采用整体外包、远端座席或自行建设三种模式,由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实现语音电话提供交通安全综合服务。
短信服务通过研发统一的短信平台软件,连接中国移动、联动、电信三大运营商短信网关,使用12123码号发送短信,提供业务告知、警示教育等信息推送服务。
问:为什么要提出使用全国统一的“12123”交通安全专用公益类服务短号?
答: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采用全国统一的“12123”服务码号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和语音服务中心,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方便群众记忆。无论人民群众身在何处,仅需留存一个服务码号即可方便享受规范、便捷的交通安全服务。
二是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公安交管部门对公众统一的服务标识,能树立在公众意识中有品质、有规模、服务意识强、值得信赖的形象。
三是手机短信全覆盖。采用全国统一服务后,手机短信将能发送至全国范围车主、驾驶人等交通参与者,彻底解决外省手机告知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四是节省群众资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拨打全国统一的公益类服务短号,仅需支付市话通讯费。
问:据了解,平台建设将“分步有序实施”,请问下一步推进计划是什么?
答:2014年12月起,公安部交管局先后在陕西、福建、广东开展了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试点运行。截至目前,已在广东惠州、佛山、珠海、顺德,福建福州、厦门、南平,陕西宝鸡、安康等9个地市上线应用,得到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统计数据显示,该平台已累计注册用户53.3万人,日均用户访问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次数达39.2万人次,累计提供网上交通管理业务预约、受理、办理等服务45.1万次。其中,考试预约34.4万次,预选机动车号牌7.7万次,医院提交身体条件证明2.1万次。通过网上业务自助办理,有效缓解了窗口压力,减少了群众时间、出行成本。
下一步,按照分步实现阶段性目标、分批完成全国推广应用的总要求,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的网页、短信服务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等19省(区、市)完成推广应用,2016年上半年,剩余的辽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西藏、新疆等9个省(区、市)完成推广应用。
2015年下半年,开展互联网服务平台“交管12123”APP试点运行,年底前在苹果和安卓相关市场上线,并在第一批推广应用网页、短信服务的19个省同步开通APP服务功能,2016年上半年完成全国推广应用。
2016年上半年,开展互联网服务平台“12123”语音服务平台方案设计,完成应用软件设计研发,2016年下半年,开展语音服务试点并组织开展推广应用工作。
问: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大好事,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把好事办好,确保平台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答: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平台建成后,每年可为上亿人提供服务、办理约2亿笔交管业务,为群众节约数十亿元费用,同时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具有积极作用。为把好事办好,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认真做好实施准备。督促各地将开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作为深化公安改革、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配套经费,做好各项实施准备工作,确保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整体统筹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实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需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积极有序推进。我们将分步实现互联网服务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各省(区、市)准备情况,分批完成全国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将精心策划新闻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同时,结合互联网综合服务,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传播交通安全知识,传递文明交通理念,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相关服务项目还将根据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也期待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有关建议可发送至fwptyj2015@126.com邮箱,也可向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微博、微信反映。
记者 刘子阳 法制网见习记者 葛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