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家中央单位工资福利花960亿元 71家津贴超工资
2015-07-18 08:07:11来源:新京报
焦点2
会议费首公布 金额“两极化”
专家指出,除了众所周知的“三公经费”以外,政府部门的“会议费”可以作为“第四公”看待。此次中央部门决算报告中,会议费、培训费也是首次亮相。
新京报记者统计,昨天至少有73个部门通过基本支出的经济分类专表,亮出了各部门的会议费、培训费情况。其中,已公布的会议费总额约为10.6亿元;培训费约为13.8亿元。
“会议费”包含何物?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按照经济分类要求,会议费反映的是部门一类、二类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以及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会议费支出。
受部门规模、职能的影响,“第四公”会议费用的多少也呈现“冷热不均。”比如,国税系统的会议费总额超过3.5亿元居首,中国人民银行的会议费也接近2.3亿元。与此同时,也有单位的会议费低于万元,红十字会的会议费仅为0.72万元。
“政府部门的会议费现在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且应公布得更为细致。”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目前政府部门很多会议可以利用本单位的办公楼、会议室,而且应当更广泛地使用视频会议,将酒店、会议中心租用场地、就餐甚至住宿等费用“省下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些市级部门已提出规定,尽量利用视频会议减少开会次数。
针对目前会议费仅公布总量的做法,叶青建议,应当借鉴“三公”经费的做法,将会议费细分,“比如一年中,全国性、区域性等不同层次的会议召开了多少次,不同主题、类型的会议召开了多少次,以及花费各是多少。”这样,公众一方面能够看出这些会议到底有没有必要开,另一方面也便于监督是否花费过高。
上页3/3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