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离世存折“被死亡” 市民抱怨公证手续复杂

2015-06-23 16:23:36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吴亚东 实习生 陈蓝天)

这是让许多人“窝火”却又无奈的经历:家人离世后,其存折也“被死亡”,有的因公证手续复杂繁琐导致公证难,有的因无人告知“死亡存折”变“隐形存折”……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死亡存折”带来的问题并不少,很多钱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8年前,福建省福州市市民杨先生的岳母因病去世,留下一张内有5万多元存款的银行卡。由于输错密码,银行卡被冻结。后来,杨先生好不容易想起密码了,“死亡证明”又成了问题。“来来回回跑了几趟银行和公证处,银行说取款得先进行遗产公证,公证处说继承人得全部到场才能进行公证。”杨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的岳母膝下育有8个子女,其中5个已经出国了,过年都很难聚到一起,想公证解冻取款几乎不可能了。”

相比杨先生的无奈,市民陈先生觉得自己的遭遇更窝火。“家人一直不知道父亲名下还有这么一笔钱。”陈先生说,父亲在3年前病逝,由于离世突然,没来得及交代后事。今年年初,家人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偶然发现他的一本书中夹着一张银行卡。经查询,卡确实在父亲名下,里面还有8万多元活期存款,但此前家人都不知情。“如果不是我们发现,这笔钱就会一直放在银行‘吃’活期,相当于‘死’了。”陈先生表示,父亲离世后,家人从未接到银行相关的告知电话。“如果欠了银行的钱,银行就会电话提醒积极索要,就算借贷人死亡,他们也会申请法院执行。对于存款人死亡而没有取走的钱,银行却从不积极兑付。”对此,陈先生感到愤愤不平。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对银行处理“死亡存折”方式抱怨颇多。记者采访法律界人士了解到,银行的做法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且有权提取该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此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属部门规章,个别银行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因为银行的这种规定,很多人只能被迫放弃死者存折里的存款,也有很多人提议银行应该加强与离世户主家人的信息交流,建立适当的告知确认制度。

对此,《法制日报》记者先后拨打了几家国有银行的客服电话,询问如果银行账户原户主离世,其名下的存款账户长期不动,其家属又不知情,是否有一些确认或通知家属的措施。这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一是由于户主的信息是保密的,银行并不知道其账户因何长期不动,也不能随意透露户主的个人信息;二是银行在开户时并没有登记户主亲属信息的制度,无法对其亲属进行告知。

那么,“死亡存折”又该如何拯救呢?

福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段孝刚表示,因为涉及账户个人的隐私及财产等权益,银行是无法单方面审查到户主是否在世,也无法对其亲属进行通知确认的。这对于银行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大工程,银行不可能主动、单独承接。“银行可以联合户籍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这样就可以有效筛选出账户户主的死亡信息,并建立定期的清账制度与告知制度”。

他建议,银行与政府部门联网、联合行动,银行从民政、公安等部门处获得户主的死亡信息,将其账户清理出来,交由相关部门通知死者亲属其存款情况,并提示亲属依法领取遗产的相关流程与法律法规。这样既可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也能救活“死亡存折”。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