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被指存“红顶中介”:帮跑项目收百万服务费

2015-06-16 09:34:12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全国“红顶中介”究竟有多少?

然而,全国的“红顶中介”究竟有多少?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到底有哪些?这些“红顶中介”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究竟有多少?

“目前的家底是不清楚的,现在首先要‘摸清家底’。”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满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审改办正在做这个事情,但最后的数据我们还没看到。”

王满传参与了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据他统计,“红顶中介”的服务事项有二三十种,仅评估类的如环境评估、安全评估、消防评估等就有十几种。

王满传将“红顶中介”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审批部门直接下属的事业单位或者主管的协会;第二种是原来为政府的机构,后因体制改革变成企业,但仍具有政府的属性及体制的惯性;第三种是完全由市场成立,却很可能由与职能部门官员相关的利益关系人成立,并由他们分食巨额利益。

“整个部委层面的统计是相对容易的,各部委下属有多少这样的单位,一下就能统计出来。而最难摸清底数的是第三种,即那些表面上与政府无关联的市场化机构,实质却由与政府有关系的人控制,这种隐性的‘红顶’很难统计。”据王满传的估算,这种隐性的“红顶”比显性的“红顶”还要多。

3月下旬,环保部对外公布的消息显示,环保部仅部属单位全资或参股的环评机构就有8家。

在此之前,国务院各部委鲜见公布旗下“红顶中介”的数量。

目前可查询到的是国家民政系统公布的行业协会及商会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行业协会与商会近7万个,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与商会800余个。

一位东部城市的市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他的经验中,只要有审批权的部门,“红顶中介”便普遍存在。

这位市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在他们的“跑部”经验中,一些部委下的“红顶中介”实际就是这样的托:这个项目你需要吗?它可以帮你争取,争取到了,你要给它费用,这个费用则以各种咨询服务的名目支付,程序上很规范。“这笔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都是百万以上的大数目。”

也有地方官员向媒体透露,其所主政的县,一个项目环评因为没有找环保部门指定的环评机构,每次都通不过,花了很多冤枉钱,最后找环保部门指定的一家环评机构,一次就过了。

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的主政官员,均对部委审批部门下的“红顶中介”把持部门利益多有微词。

除中央机关之外,更庞大的“红顶中介”队伍是在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王满传说,“到了地方,各省各市各县都有‘红顶中介’,但全国的这个底数是不清楚的。”

一些地方的相关数据散见于媒体零星的报道中。例如,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该省共有2800多个行业协会、商会,其中一些行业协会、商会挂靠在政府职能部门名下,有的甚至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筹办,承担一定的由政府转移出的行政管理职能,官办、半官办色彩浓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同时明确提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这是党的最高文件里正式提出的“政社分开”的制度要求。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要求,2015年基本完成与行政机构的脱钩。

据民政部在2015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在此之前,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公开介绍,脱钩需在行政职能、人员管理、财务资产、党建、外事管理服务等方面脱离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体制的强大惯性以及以往已形成的利益使得“去行政化”的过程并不容易。

环保部已出台整改方案

这次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主要针对的是国务院各部门的审批事项。

据国务院审改办的要求,在5月底前,各审批部门须将本系统内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梳理后,提出清理规范意见上报。

在此之前,环保部已于3月下旬出台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环保部直属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将率先在2015年12月31日前脱钩,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分两批分别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脱钩,逾期未脱钩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截至3月底,两家环保部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

在环保部脱钩方案出台前,中央第三巡视组对其完成专项巡视后的反馈意见指出,环保部的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

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吉林提出,环保部应限期完成环评机构脱钩改制,规范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针对巡视意见,环保部很快给出了上述整改方案。而目前,也只有环保部公布了方案。

王满传表示,“环保部已经开始了,国务院审改办正在全力推进这个事情,估计下一步其他部委都要动起来。”

不久前,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要求,住建部要理清部机关与部直属单位、部管社团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借机关简政放权搞“红顶中介”,坚决杜绝擅自设定评比表彰。

据王满传所掌握的情况,很多省份已经在行动,“至少都把整治‘红顶中介’列入了今年的改革重点。但具体怎么做,各地都还在研究,出台办法还没那么快。”

据胡仙芝介绍,在实际管理中,这些红顶中介大多被作为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看待,定级别、定编制,也由行政机关直接控制人财物。行业协会的领导人往往由政府部门任命,而非通过企业选举产生,个别“具有行政级别”的中介机构甚至成为政府退休官员“养老”的去处,由退休官员担任领导岗位。

王满传认为,这样的单位要进行企业化改革,对其编制人员进行分流,并非没有阻力。“即使是环保部,目前也只是出台了一个办法说要推进脱钩,而真正实现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一些地方的改革已经走在了前列。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宣布,未来在浦东,凡是“红顶中介”将全部取消。

广东省惠州市则成立了“中介超市”:面向全国招募800多家中介机构集中进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凡是当地政府投资项目在行政审批环节中需要中介机构服务的,除需公开招投标或项目有特殊要求外,一律采取摇号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

然而,王满传提醒说,在全面清理“红顶中介”之后,如何防止显性的“红顶中介”演变成隐性的“红顶中介”,是一个重要问题。形式上已经市场化的中介,实质仍为拥有行政审批权的内部人所控制,而将行政审批权限隐性化。因其隐蔽性,这将是未来监管的难点。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