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文化遗产日非遗展示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15-06-15 09:01:40来源:福州日报

榕文化遗产日非遗展示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去年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我市文化部门向25个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授牌。6月13日,这批示范基地的非遗技艺制作工场被主、承办方“搬”到了现场。扇面书画、油纸伞绘画、畲族服饰、陶艺、脸谱、灯笼……让人们不仅有机会目睹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也让孩子们得以零距离接触非遗,让非遗的种子从小植入他们的心田。

在油纸伞绘画制作区,来自仓山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福州油纸伞是福州工艺‘三宝’之一,我们现在来给油纸伞锦上添花。”制作师傅一开口,孩子们立刻高兴得笑出了声,饶有兴趣地拿出毛笔在油纸伞上画了起来。

参与现场互动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这样的互动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度,可以激发孩子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很有意义。”

在传习中保护传承是我市非遗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学校加强合作,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工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有计划地把茶亭十番音乐、闽剧、花灯制作技艺等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编入乡土教材,让非遗进学校、进课堂,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上的基础性作用,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福州、爱家乡的情感。

目前,全市共有82所中小学校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校”称号,如福州教育学院附中(福州方言)、台江第四中心小学(茶亭十番)、台江实验小学(评话、伬艺)和晋安鳝溪小学(闽剧)等。

2014年10月,市群众艺术馆在已开展多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原有的非遗知识讲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非遗摄影展等内容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通过学校点击定制的形式,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和自主选择权;合理统筹安排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实现对口配送,扩大活动覆盖地域与服务群体范围,让校园里的孩子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对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存后备人才。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以影片、电子相册等多样的载体和新颖的展示方式,推荐相关网站、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现代传播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