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努力掌握遭遇战的主动与主导权

2015-06-09 08:24:16来源:人民网

舆情观察:努力掌握遭遇战的主动与主导权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抢险救援报道阶段性分析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截至8日上午,遇难人数升至434人,加上生还者14人,目前失踪人员还剩8人。救援行动和救援报道仍在进行中!

新闻报道“总动员”

此次突发的沉船事件报道,首发在微博平台。6月2日2时52分,@央视新闻发布快讯“一载有400多人客轮在长江湖北段倾覆”,首次在网络进行报道。此时,多数网友正在睡梦中,信息没有随即爆发,直至6时左右,微博和各媒体开始大范围传播。7时左右,人民日报微信推送汇总信息“【突发】一艘载有400余人的客轮在长江沉没

搜救正在进行”,成为微信圈最早的权威来源,点击量高达40多万次。

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和其所办新媒体账号,成为沉船事件信息的主要窗口。央视24小时连续进行现场直播,让公众及时、全面、直观了解救援的全部情况。截至6月8日15时,@央视新闻累计发布相关微博157条,@人民日报滚动发布相关微博则达到166条。人民网微博、微信滚动报道,共计发布相关微博近90条,其中前方记者发回独家新媒体稿件10余条,重点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风大雨中,李克强赴江心现场指挥救援”“李克强冒雨为翻沉客船遇难者默哀”等,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在新浪微博平台,“长江客轮倾覆”“长江客船沉没”等成为这几天热门话题,产生了40亿人次的阅读量和170万余次的讨论。网友还转发最新救援情况,并为被困者祈祷。

各报纷纷在头版报道此事。广播电台、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开设专栏。各网站均设置专题进行实时报道,如人民网“一艘载有400余人客轮在长江湖北段倾覆”、新浪的“重庆东方之星客轮长江翻沉”专题等。事发地湖北省的媒体,包括《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荆楚网等,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至现场,及时发回救援情况。截至6月8日15时,涉及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相关网络新闻共计75984篇,报刊媒体报道6491篇。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消除网络噪音,以往一些突发事件中容易出现的偏狭、偏激,目前未形成气候。

同主题显特色

各媒体和网站呈现同一目标、各显其能态势。在内容上,体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突出关爱与温情。荆楚网和《湖北日报》很快开通寻亲热线,大楚网在网站汇总乘客亲属寻人信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派记者去现场,在其官方微博公布节目寻亲热线。而一些没到事故现场的传媒和网站,则快速推出“遇上沉船如何自救更有效”等延伸话题,也收到较好效果。

到6月2日晚上,不少有相对深度、关注人物的报道开始出现。新华社微信公号“我报道”发布的《特写|“东方之星”陨落长江》,讲述与沉船事故相关的人物故事,短时间内就获得大量阅读、点赞。新华网通过“记者手记”形式,生动而真实呈现救援现场,以细节打动人心,《救人!救人!——长江沉船“挑灯夜战”搜救侧记》《相信奇迹:一位民间救援者和他救出的人》均获得较高认可。在《在搜救现场,最奢侈的话是“我还活着”》文稿中,提及的一段话更是触碰人心:

在搜救现场,觉得世界上最奢侈的话,是“我还活着”;世界上最温馨的话,是活着听见“我来救你了”。最做不到的淡定,是站在400多条生命的头上。最想要的意外,是又有人活着从船里出来。离得越近,越无法超脱,生命就在眼前,如此脆弱。

针对网友中存在的种种质疑,各媒体和网站毫不回避,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对于船长弃船逃生算不算失职,上海《新闻晨报》组织法学和航海专家解疑释惑。很多外行人缺乏船舶知识、不懂救援技术,人民网、新华网回答“沉船救援的步骤”乃至“为何不直接把船翻过来”等问题。这种解释与沟通,也能避免网友许多误读、误解。

各种新媒体还纷纷运用新技术报道这一事件。新华网制作“3D还原翻沉瞬间”“3D还原水下营救65岁老人细节”等多个动画,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复杂的救援过程。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