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风刮进大学:上课有人在看盘 很少考虑亏损

2015-06-02 09:35:42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像投资像赌博

在严渝军老师看来,学生们进入股市实盘体验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学以致用的好事。他希望同学们能在炒股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一套逻辑分析方法,可是课后学生发邮件向他提出的问题,还是主要集中在荐股和盈亏上。

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在知道怎么选股、怎么选择时机,基本面和技术层面的分析都掌握了以后,再真实地操作。”可是并非所有同学进入股票实盘交易之前,都做好了这些准备。

会计专业的栾苗说她“不太懂,各种线也不会看”,就是跟着同学里的“股神”炒,人家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

在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就读的张旭倒是会看各种走势线。他感觉这和他们工科生会接触的一些工程机械原理挺像,寝室里几个同学热情都很高。至于基本面、公司成长性的分析,“我们都不太care(关心),反正现在的股市也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柯永曾上过名为“股票市场分析”的课,但觉得帮助不大。虽然为了写论文,他也查过一些资料,看了点技术指标,会画几条辅助线,“然而并没有什么用。那些理论,放在股市上看,有的说得通,有的说不通。”和许多接受采访的同学一样,他认为“炒股主要还是靠消息,更像是在赌博”。

很少有人考虑亏损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少有大学生会去想亏了怎么办。各校各专业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无一例外都会说同一句话:“现在这行情,就算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我觉得起码有一半的人,是因为现在牛市,随便买哪只股票都能赚钱,就进来的。”梁瑞说。她的感觉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所做调查的结果相符,有51%的同学直言不讳自己炒股的目的“就是想趁牛市捞一笔”。

和社会上股民常调侃的“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不同,不少大学生深信国家对股市的调控能力。虽然也说不出明确的判断依据,但不少同学都相信牛市会持续到今年年底。一位受访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学还诗意地认为:“股市会站上前所未有的1万点高峰,届时我将一览众山小”。

即使是“并不太懂”就把两三万块投入股市的栾苗,也看得出创业板早已脱离价值的疯狂,但她还是坚信自己“肯定不会被套。就算有泡沫、有风险,但是国家会控制的。国家是不会让股民去兜底的。”

和她相似,经历了5月28、29大盘连续两日的“跳水”,之前赚得都赔回去了,北京工商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孙迪也仍然“感觉国家不会任由大盘这么崩下去。”

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金融系的季天鹤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他上大学期间,正好赶上上一波牛市,当时校园里洋溢着一模一样的炒股热情。现在回想起来,毕业后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的季天鹤觉得“当时还是不懂。虽然自以为懂得挺多,但当年我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老师虽然会提醒,但学校面对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里,也没有一门关于风险控制的课。”

资本市场是残酷的

日前有江苏的媒体报道说,南京某大学男生寝室的夜聊话题中,“股票”已经超越“女生”,排名第一。这种情况在各地高校里也都差不多。

一些同学因为炒股连作息都扳过来了。张凯隔壁寝室有个同学经常熬夜到天明然后睡一上午。自从开始炒股,这个同学每天早上8点半准会起来,等着9点半开盘。梁瑞的室友此前微博只关注明星八卦,现在则开始关注“大智慧通讯社”等炒股信息,“而且她真的是为了看盘,完全不听课。”

在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专业的李申看来,“大爷大妈还有各种小白散户跑步入场就是危险的信号。”他已经把在股市赚的钱拿出来创业了。可最近一两个月,仍然总有同学问他“该怎么开户”“买哪只股票好”,李申的回答一概是:“劝你别玩儿。”

从10岁开始,他就以家长的名义,把压岁钱投入股市,现在22岁的他已经是个资深股民了。中学时代就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那轮熊市,李申直到去年才收回本来,早就充分领略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

南葛也打算清仓了。他说炒股还是太消耗精力。上午九点半开盘的时间通常都在上专业课,只要掏出手机来看股票。“没有半小时肯定打不住。再一抬头,老师在讲什么已经跟不上了……”

“自从开始炒股,我感觉校园生活就变得不美好了。”梁瑞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能刷到股票信息,微信群里也都是七嘴八舌的讨论,让她避之不及。

“同学们都是因为牛市入场,都很激进,投机心理很重,个个都奔着钱。”梁瑞说,这种浮躁的氛围她入学3年以来头一次感受得这么明显。“我真的不认为投入这么多精力在炒股上,是一件好事。”

(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