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确定20个路口建电子执法系统 限行无绿标车
油烟治理能否试行“绿标制”
万小英
据福州晚报5月26日报道,上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公布,福州继3月份跌出前十之后,4月份再次未进前十名。这应该引起市民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说福州有“福气”,其中包括空气质量好,在地理、历史等方面固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一面,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自觉而有效的保护。福州晚报近期开辟专栏,对油烟污染进行曝光与监督,归根结底也是对福州空气质量的担忧与爱护。
然而从实际效果看,似乎并不理想。据报道,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两年时间?况且,即便两年时间,可以做到吗?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福州市仅五城区就有近2万家餐饮店,符合规划要求并经环保审批验收的不足10%。而据福州晚报2013年3月的报道,当时福州五城区内约有2万家餐饮企业,达到环保部门要求的不超过4000家,也就是不超过20%。可见,两年过去了,餐饮店环保审批验收率不升反降,而且是大幅度降低。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罪环保部门工作不力,有很多因素导致油烟污染治理难。其中,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商、卫生、环保等监管部门未形成合力,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环保评审不能成为工商部门为餐饮项目办理营业执照的必要条件呢?这种部门间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导致行政力量削弱的局面,在餐馆油烟污染治理上已是“公开的秘密”,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个职能机制问题解决真的很难吗?说到底,还是环保意识不够,或许福州空气质量较好的现状“一时蒙蔽”了解决问题的急迫性。
在部门监管职能理顺之前,对油烟污染治理是否只能被动等待?其实不见得。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环保部门推出了排放检测的办法,对未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进行限制。对餐饮单位卫生问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出了“脸谱”管理,按照卫生状况,在公示牌上贴“笑脸”、“平脸”和“苦脸”。这些措施非常好,因为它们是部门行政思维能力提升的体现。除了依靠部门执行力,更主要的还是立足于提高行车者的环保意识和餐饮经营者的卫生意识,而且通过这种彰显的形式,拉动大众的监督意识。不能不说,激发全民性的意识与参与,是一种比较高明的监管办法。
由此可以得到启发:餐馆油烟管理是否也可以试行“绿标制”呢?餐饮单位是否进行了油烟净化处理,如同机动车“绿标”和卫生“脸谱”一样,环保部门也可以贴上相应标志,让就餐者一目了然。相信在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餐饮卫生和油烟排放“双干净”的餐馆吧。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反过来也将促进餐饮单位环保意识和行动。
俄罗斯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有首诗写道:只有两件事永远不会有其自身的终结——天空的蓝和上帝的仁慈。其实并没有这么乐观,如果我们不切实负起责任,不及时合力解决问题,不突破行政思维和能力,“天空的蓝”是很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