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上的“保送生制度”将走向何方

2015-05-16 07:40:15来源:人民网

保送生存在的理由在哪里?

尽管很多人认为保送生制度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看来,保送生制度是为大学提供优秀生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世界著名大学录取优秀学生的通常做法。在我国大学进行“管办评”分离的综合改革进程中,将来肯定仍然是大学自主办学中录取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苏海泉:“我不建议撤销,因为这也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办法。”刘海峰也赞成有限保留,他说,现在讲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保送生制度毕竟是一种渠道,而且现在的保送生比例和人数比过去减少很多,条件更高了,寻租空间也要小很多。“我觉得保送生制度至少有一个用处,它是一个参照物,让我们明白高考制度有多么的重要和宝贵。”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暗箱操作”。姜耀东认为,在保送生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标准统一和建立“黑名单”制度。保送推荐各阶段的信息公开透明而不是走过场,保证核心信息公开的充分性,这样才能让公众有效地参与监督;在推荐环节要有统一的成绩标准;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案件的人严肃处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

苏海泉也强调,应该加强过程的监督,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

姜耀东举例说,其实现在我国大学普遍进行的研究生推免制度,其人数和规模都比中学的保送生大得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研究生”的保送生,但由于信息公开透明和标准的相对统一,很少有“暗箱操作”和滋生腐败的报道。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