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之子:父辈流血不是为让小撮人得利(图)

2015-04-20 09:06:45来源:新京报

开国上将之子:父辈流血不是为让小撮人得利(图)

陈人康抱着父亲陈士榘的照片。1937年,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的陈士榘参与平型关战役。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开国上将之子:父辈流血不是为让小撮人得利(图)

杨秋华展示父亲杨得志的照片。1937年,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的杨得志参与平型关战役。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人物小传

陈人康(63岁)

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曾在解放军第二炮兵任职,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

杨秋华(65岁)

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女。曾于解放军总参管理局招待处工作。

退休后,有着军人情结的陈人康还是习惯穿一身军绿色衣服。

他总说生不逢时。

“当了个和平年代的兵,无法像父辈那样抗击外侮,叱咤疆场。”

他的父亲陈士榘,28岁时参与平型关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年,决策、指挥和参加平型关战斗的各级指挥员,有27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3位、大将1位、上将11位、中将36位、少将227位。

与声名显赫的父辈们不同,大多“将军后代”的经历如陈人康一样:读书、当兵、转业,在人生大多数时间中,默默无闻,少有关注。

“虽然父辈间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但子女后来却很少来往。”陈人康说,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许多年后,那些来往甚少、年约花甲的“将军后代”们慢慢聚在了一起,通过讲课等不同形式,频频“发声”。

陈人康说:“当发现今日社会正将父辈们的传统丢弃,正与他们的理想脱节。你就会明白,他们留给我们的,绝不仅有一个称谓。”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