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为烈士寻亲众媒体接力 央视采访感人故事
福州新闻网3月29日讯 本报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还在持续发酵。昨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专程赴闽侯上街镇沙堤村,采访该村七旬老人赵善庆倡导奔走建设夕烟烈士陵园的感人故事。央视新闻频道记者陈子淳介绍,他们将进一步宣传老人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给力”烈士寻亲工作。
2014年6月5日,本报刊发《为报“一饭之恩” 七旬老人建烈士陵园慰英灵》一文,报道了赵善庆等村民为报当年解放军“一饭之恩”,奔走1年多建起烈士陵园的故事。
在赵善庆所在的沙堤村夕烟山上,安放着80余位烈士的亡灵,他们是为解放福州牺牲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墓碑遗失或损坏严重,整座山头仅存10块烈士墓碑,其他烈士墓已无法找到。
赵善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痛地说:“这些官兵为解放福州牺牲了,我们不能忘记!看到他们现在躺在杂草中,有的连名字也没有,我真是过意不去啊!再不给他们建个集中的陵园供后人瞻仰,以后更难找了!”更让赵善庆不能释怀的是,他年少时因兄弟姐妹多,家里揭不开锅,当年驻扎村里的解放军经常省下饭团救助他们。
2013年初,赵善庆与村里其他几名老人谈起想在山上建一个烈士陵园,以告慰先烈英灵,几位老人一致同意。在接下来的1年多时间里,几位老人克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困难,坐着公交车奔走于市区、县政府、县民政局和上街镇政府。经过一番努力,2013年底,上街镇党委拨款11万元用于建设烈士陵园。
2014年2月,陵园终于动工建设,7位老人成立了理事会,与施工人员一道在工地上帮忙。他们将山上仅存的10座烈士坟墓和烈士遗骸移至陵园内安放好,并将墓碑石刻重新用红漆描摹。2014年6月3日,占地70平方米左右的烈士陵园终于落成。
采访中,赵善庆等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有个共同的心愿——想在有生之年让烈士留英名。为帮助村民实现心愿,让福州人民铭记这段历史,本报发起了为烈士寻亲活动。几个月来,本报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热线电话等,同步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全程报道了寻亲活动和最新寻亲进展情况,掀起为烈士寻亲报道热潮。与此同时,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宣城日报、海峡导报、闽西日报、扬州日报、威海日报、齐鲁晚报等国内省内多家媒体纷纷加盟本报,共同为烈士寻亲。在媒体同行的共同努力下,闽清籍烈士黄金发、安徽宣城籍烈士华银国的亲属相继找到。
目前,为烈士寻亲活动仍在继续。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张存金)